武汉市地形地貌、山脉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3/12/13 - 22:23

【武汉市地形特征】

武汉市总的地形为北高南低,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黄陂县北部和新洲县以东部分地区则有低山地形显示。黄陂县北双峰尖最高高程为874米;中南部以长江、汉水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地面标高分别为19~22米、22~24米;垄岗地形在平原区穿插,形成波状起伏形态,地面标高一般为25~45米。

境内中南部长江河床受主流线水力冲刷的影响,形成一系列狭长的槽谷与砂丘边滩的水下地形。在白沙洲、天兴洲等地常有江心洲及边滩出现;而在武昌区附近形成一长约11.5公里、最深处标高为—10.3米的狭长槽谷;在阳逻镇附近的狭长槽谷约16公里,最深处标高为—9.2米;而在白浒镇附近长江深槽最低标高为—36.1米。

武汉市地形的特征,大体归纳有3个形态:

山脉环绕的盆地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的东端,属于残丘性的河湖冲积平原。市境整体的地势,由南北两面向中间凹陷,其地势剖面呈盆状,中部低洼平坦,沿江滨湖土壤肥沃,三面有山脉环绕,一面毗连平原,其间残丘横亘,为长江中游的不完整盆地。

市境周围的主要山脉,北面为桐柏山脉,东北为大别山脉,均呈西北—东南走向,横卧本区东北部;西面为荆山山脉和大洪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南面为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西南连接洞庭湖平原。三面被海拔千米以上的山脉环绕于其间,形成低洼开放性盆地。武汉市位于这个盆地中心的偏东,市区横卧着大致东西走向、南北平行的两列残丘。南列自西向东为汉阳的米粮山、仙女山、锅顶山、扁担山、凤栖山,越过长江为武昌的蛇山、洪山、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马鞍山、石门峰、宝盖山、丁管山等;北列自西向东为汉阳的汤家山、赫山、龟山,越过长江为武昌的紫金山、凤凰山、小龟山、猴山、风筝山、团山、大渔山、吹笛山、黄家山、横山等。东西长约30公里,宽约1~9公里。海拔高度一般为50~120米。两列残丘带的南北两侧,地势逐渐降低,变为湖泊密布、河流纵横、江湖相通的水系网。

残丘性的平原地形

武汉市区东高西低,为丘陵与平原交错的地形。自中生代造山运动以来,本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风化剥蚀状态,原来的褶皱山地貌剥蚀成低山残丘地貌。武昌和汉阳除在长江沿岸为河流冲积平原外,大都为波状起伏的剥蚀丘陵岗地,海拔在30~40米以上,相对高差10~15米。武昌珞珈山、洪山的东南部以及汉阳仙女山的南部和东西湖吴家山一带,为近东西走向的低山丘陵区。

汉口地形平坦,属于长江、汉水冲积的高河漫滩,海拔多在23~26米,低于长江洪水位。高程由长江沿岸向北缓缓倾斜降低,在北湖至后湖一线有残留湖沼,致使高程低于沿江一带,一般高差3~4米。

台阶式的多层地形

武汉市呈现台阶式的多层地形,表现有河谷阶地、湖泊阶地及多级夷平面。当横切长江、汉水河谷,可见到地形呈梯状上升,形同台阶一样逐级升高的河谷阶地。按阶地的台面高度和物质成分,可分为四级阶地,即一级阶地(高程26米,全新统洪积冲积物,也称高河漫滩),二级阶地(高程30米,晚更新统冲积物),三级阶地(高程40米,中更新统洪积冲积物)和四级阶地(高程60米,早更新统冲积物)。河谷横断面成为多级阶梯状地形,是地壳受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在地壳宁静或下降时,河床就接受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砾石,堆积成深厚的冲积层;当地壳上升时,河流下切则侵蚀力加强,河床向下加深,使原来河床堆积物被抬高露出水面或成为阶地。

在东西湖、鸭儿湖等湖泊岸边,有零星分布的湖泊阶地,高程20米左右,一般高出湖水面2~4米,台面高程微向湖心倾斜降低。阶地物质由湖积亚粘土、粘土及淤泥质亚粘土组成。

地壳的升降运动控制境内山丘剥蚀形态的演化,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造成多级剥蚀夷平面,有三级山顶剥蚀面(55~80米、100~160米、200~250米)和一级岗状平原剥蚀面(30~40米)。

【武汉市地貌形态类型】

武汉市处于湖北省东南丘陵,经江汉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地槽凹陷的一部分,经多次地壳运动,基底逐渐稳定,具有准地台性质。地貌总属丘陵—平原地貌形态,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明显地控制着地貌的形成和发育,也决定地貌形态分布的基本轮廓。地貌形态以两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一为晚近期构造运动以前形成的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形态,其二为晚近期构造形成的剥蚀—堆积地貌形态。黄陂县与孝感市交界处的双峰尖,海拔873.7米,是武汉市最高点;武昌县豹澥镇梁子湖的后湖底,海拔11.3米,则为最低处。城区最高点为洪山区与武昌交界之丁管峰(又名顶冠峰),海拔240.97米;最低处为汉口黑泥湖一带陆地,海拔18米。汉阳最低处为药王庙附近,海拔20.20米;武昌为南湖机场,海拔20.60米。

低山区

主要分布于黄陂县以北石门山、木兰山一带和新洲县东道观河一带,同属大别山南麓西段余脉。出露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山势较为陡峻,山脊走向是南北、北西向展布,岭、岗、冲、壑地貌分异明显。最高高程为873.7米(双峰尖),一般高程500米以上,相对高差450米左右。山体在低丘陵地区拔地而起,形态壮观。地层以元古代红安群石英片岩为主组成,同时局部可见大别期、扬子期和燕山期(双峰尖)等侵入的花岗岩体。

剥削丘陵区

市区和郊县丘陵均分布较广。北部与低山相连,南部与垄岗相间,中部平原区亦有残丘、孤陵穿插其中,但分布零星。总面积约1050平方公里,标高一般为60~300米;丘顶浑圆,山脊较平直,坡度一般为20度左右。按其分布相对集中连片来划分,共分为3列。北列分布在黄陂县东北部和新洲县北部,亦属大别山南麓西段,为浑圆状丘陵,多由石英片岩、石英云母岩和云母片岩等岩系组成,形成宽谷缓丘,呈“U”形沟谷,丘陵为杂林或荒地,低谷为洪积或坡积物。其中黄陂东北丘陵区,包括姚家集、长轩岭、塔耳岗、长堰和蔡家榨等地区。该区除木兰山、棺材山、祈嗣顶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其余多在海拔50~200米。而新洲县北部包括凤凰丘岗和潘塘丘岗,则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土质轻,多砾石,耕层浅,岗冲地形分异明显。

中列分布在汉阳县新农镇、汉阳区永丰乡、洪山区珞瑜路至九峰乡、花山镇一带,为石质断续残丘状丘陵。中列丘陵地带的西端有上下两支,东西长约50公里,中间断续不一,远近不等。西端上支为张塘的上、下牛头山,新农的城头山和大、小凤凰山,永丰的米粮山、仙女山、锅顶山、扁担山、磨子山;下支为柏林的白马山、上独山,新农的成功山、猫子山、黄狮山、关山、马鞍山和永丰的汤家山等。上下两支经汉阳区龟山跨长江,连接武昌的蛇山、洪山、珞珈山,然后在洪山区又分为上下两支,东端上支为风筝山、团山、大渔山、吹笛山、黄家山、大长山、杨家山和义子山;下支为南望山、喻家山、马鞍山、庙清山、石门峰、九峰山(含丁管、宝盖、纱帽、狮子、马驿、钵盂、黄柏、象鼻和大王等九峰)。市区有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喻家山和磨山等。山体呈近东西向串珠状分布,由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各时代地层组成,局部零星可见侵入岩和喷出岩体。中列丘陵多系泥盆、志留系石英砂岩、砂页岩和石灰岩山体。岭脊挺拔起伏,呈东西走向,横亘市区。从残丘带向南北两侧,地势逐渐降低,残丘之间和坡麓一带,为海拔40米的高亢平原。坡面多覆盖残积坡积物,栽植林木,或为荒坡;坡脚为坡积物覆盖,多用于旱作或稻作。目前,西端是采石场基地,东端辟有磨山植物园和马鞍山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