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境内后湖(现宝丰路一带)就有杂技民间艺人圈地表演。19世纪中期,后湖曲艺演出已很盛行,时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载:“沿湖茶肆夹花庄,终岁笙歌似教坊,金凤阿香都绝妙,就中第一简姑娘”。据考简姑娘姓陈,是出色的小曲艺人。
20世纪初,境内演出鼓书、小曲者甚多,大多分在茶楼酒肆,亦有“撂地”(广场圈地)、“拍门”(串街逐户沿门叫唱)者。评、鼓分流后,评书盛行,书场多被评书人所占,演唱鼓书者则多沿街“拍门”。民国初年,汉正街的娱乐场所均有曲艺演出,多为京、津、申(上海)、苏(苏州)等地曲种。20世纪30年代,大批汉川善书艺人在罗家墩一带搭班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曲艺艺人南来,多集中在境内难民区内演出。
建国后,在市、区政府的扶持下,1950年区境成立知勉评书队、红星皮影队等民营性质的表演团体。曲艺艺人的表演逐渐从街头、茶楼走进大舞台。
1958年,红星皮影队改编的《夺印》、《两朋友》剧目在民众乐园两个月内演出60余场,并在全市首届曲艺皮影会演中获一等奖。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将《夺印》剧本印发至全省各地。1963年,知勉评书队划归江汉区管理。1970年,红星皮影队撤销。“文化大革命”后,1988年硚口区曲艺队成立,时有队员20余人。1989年后,境内大型企业单位相继成立业余曲艺队。1990年至2000年,区曲艺队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开展文艺创作与演出,为全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同时,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曲艺汇演,并多次获奖。
硚口区曲艺队
1988年成立,有队员20余人。该队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在抗洪抢险、税法宣传、人口普查、揭批法轮功等活动中,创作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到工厂、学校、部队、街道、农村进行宣传,深受群众欢迎。该队在省、市曲艺比赛中多次获奖,并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多名曲艺新苗。该队的指啸演奏节目多次在中央、省、市电视台举办的文艺比赛中获一等奖。1999年,在湖北省第8届百花书会大赛中,该队创作的湖北小曲丹桂飘香(表演者闫顺丽、周金明等)获大赛一等奖;湖北评书《梅梅发廊》(表演者付三元等)获大赛二等奖;湖北道情《如此练功》(表演者杨墩亮)获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