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竹枝词》云汉口:“此地从来无土著”,“本乡人少,异乡人多”。明代早期,汉口尚是一片芦苇丛生的荒湖之地。明天顺年间(1457—1465年)始有零星居民迁入,择墩台、高地筑室定居。明成化初年(1465年),汉水形成主泓道沿龟山北麓汇入长江后,汉口从汉阳分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汉口有徐文高、李勤、丁泰、王彦、李士英等居户千余人(见《汉阳府志·汉口北课旧碑记》),表明徐、李、丁、王、李姓当是境内较早定居的居民姓氏。
清初汉口镇形成后,外省及本省郊县人口移居汉镇,境内形成以家庭姓氏命名的巷、里,如白家巷、田家巷、朱家巷、巴家巷、李家巷、吴家巷、张家巷、唐家巷、彭家巷、夏家巷、萧家巷、陶家巷、姚家巷、廖家巷、邬家巷、谢家巷、黄家巷等。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今古田地区始有罗姓居民居住罗家墩。清末民初,张公堤修筑后,出现以家族为居住地的易家墩、萧家墩、韩家墩、陈家墩、祝家墩、辛家地、刘家墩、邹家墩,石家湾、杜家湾、毕家湾、蒋家湾、蔡元湾、郭湾、丁家嘴等。
建国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有大批大学、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分配至区境工作,1996年后,又有不少外籍人口在境内购房定居,使境内姓氏进一步增多。据粗略统计,至2000年境内共有姓氏412个,其人口居前10位的姓氏为李、张、刘、王、陈、吴、杨、胡、黄、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