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山东济南地区的生育习俗,济南人生小孩的传统文化习俗

renwen 提交于 周五, 2022/11/18 - 19:22

山东济南境内居民对生育极为重视。旧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影响较深,崇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儿女双全”。妇女婚后一二年不孕,即多方求医或去庙中拜神,求“送子娘娘”赐子或“拴娃娃”。求神赐子之俗,民国时期渐少,建国后渐无。妇女妊娠称“有喜”、“重身”,妊娠期有反应称“害喜病”。怀孕的妇女不干重活,忌举重物,忌近丧事,忌吃兔肉、驴肉、牛肉等。在农村,怀孕的妇女不骑牲畜,不推碾。

妇女产期称“坐月子”、“月子里”。旧时,产妇临产,多是请“产婆”在家中接生。婴儿出生后,当天即去婴儿外祖母家报喜,生男孩称“大喜”,生女孩称“小喜”,报喜时要送染红了皮的熟鸡蛋,生男的送单数,生女送双数。亲友得知后,多是在婴儿出生后3天或6天、12天,由女眷前来贺喜,并送小米、江米、红糖、挂面等,称“送粥米”。城区的中上层人家,还要再送母鸡、肘肉等。农村人家亦有的只送油条、鸡蛋的。婆家要用红鸡蛋回礼。旧时有在产期“悬弧”和“设悦”的遗俗,即如生男孩,要在产房门楣上挂一小弓,如生女孩,则挂一红布条。产房禁止生人进入。婴儿的外祖母要来协助照料产妇,俗称“伺候月子”。初生婴儿要穿柔软布料的上衣,旧俗是用祖父的旧衣片缝制,下身穿沙土布袋,不用尿布,只是每天换两次经过晾晒的干沙土即可。建国后,新生婴儿穿沙土布袋的习俗渐无,多是穿一件上衣,下身垫尿布,再用小被将婴儿包裹紧即可。

婴儿出生第三天,旧时有用艾叶煮水为婴儿洗澡的习俗,多由接生的产婆为其洗浴,称“洗三”。前来看望的亲友女眷要给接生婆送“红包”,称“添盆钱”。婴儿满月,亲友送礼致贺,城区人家多送小儿衣帽、衣料和营养食品,富有人家有的赠送金、银质的长命锁、小手镯、项圈等,手镯、项圈上缀有升、斗、印、钟、小铃铛等饰物。主人要设宴庆祝,称“做三日”。满月后,产妇的娘家要接女儿回娘家住几日,称“接满月”、“住满月”。

旧时,多是由婴儿的祖父母在满月期内为婴儿取乳名,俗称小名。男孩长大入学时方取学名,俗称大名,不上学的女孩成年后亦无大名。男孩多取吉祥如意的乳名,如“富贵”、“来喜”、“长贵”等,有的取乳名为“臭蛋”、“铁蛋”、“拴住”、“锁住”等,寓意可以长命。女孩的乳名,多含美丽娴淑之意,多带有“菊”、“梅”、“莲”、“秀”等字,也有取乳名为“带弟”、“领弟”、“换弟”等,寓意如再生育将是男孩儿。也有的男孩按排行取乳名,如“大小”、“小二”、“小三”等。济南城北一带,男孩乳名多带“子”字,如“小二子”、“小三子”、“小柱子”、“小立子”等。建国后,为幼儿起乳名的习俗发生变化。进入70年代,一般是只起一个名字,多数名为一个字,小的时侯重复一个字为小名,如“明明”、“华华”,其大名则为“王华”、“张华”。

婴儿出生一百天,旧俗,婴儿的外祖母家及姑、姨,要带礼品来祝贺,有“姑做裤、姨做袄、妗子做鞋跑不了(即长命之意)”之说。在这天给婴儿剃头,并在脑后留一撮“百岁毛”。今为婴儿过百日,多是为婴儿拍百日照留念,亲友赠送的礼品多为婴儿服装、玩具等。

婴儿周岁时,旧俗,外祖母要送烧饼、餜子,称之“给孩子按腿”,并有为男孩举行“抓周”仪式之俗,即家长在婴儿面前摆放墨、小算盘、戥子、刀枪、玩具和脂粉、食品等,让其任意抓取,以卜其一生的志向,推断其长大后是否成才。建国后,仍有外祖母家和亲友给满周岁的孩子赠送衣物、玩具、蛋糕等习俗,“抓周”之俗渐无。

旧时,幼儿二三岁后,为使孩子免灾避祸、“长命”,有“认干娘”之俗,即找一个子女多的妇女做孩子的干娘,父母要携带礼物领孩子去干亲家,令孩子向干娘磕头,干娘送给孩子衣服、鞋帽等物。逢年节,孩子给干娘送礼、拜年,干娘给孩子压岁钱,干亲两家亲密来往。建国后,此俗渐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