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江岸区出生或生活工作过的历史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五, 2023/12/08 - 22:24

1927年1月5日,在武汉30万市民为抗议英国水兵制造“一·三”惨案而举行的反英示威大会上演讲,呼吁收回汉口英租界。同时,为《汉口民国日报》撰写社论《收回英租界问题》,指出:“租界是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一个对华侵略的根据地”,“完全是帝国主义者勾结反动军阀、帮助一切反革命势力摧残中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大本营”,“我们要用革命手段收回租界——尤其是英租界”。同年7月离汉赴南昌。

雷瑜

雷瑜(1902—1930),女。又名雷子平,笔名枕戈。湖南邵阳人。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文预科班。1924年被选为校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北京大学生反对段棋瑞政府的“三一八”运动。同年9月由中共党组织选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秋回国,先抵上海,后到武汉,化名李刘氏,以眷属身份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机关(设在汉口楚善里),担负掩护党组织、联络接头、油印文件和传递宣传品等任务,常冒着危险到指定地点与中共地下组织成员接头联络,传达党的指示。1929年旧历除夕夜,省委常委在楚善里的机关遭破坏,她也被捕,被判无期徒刑,关押在武昌湖北第一分监狱。狱中,教难友识字,读俄语单词,唱《国际歌》,鼓励难友们不畏严刑逼供,深受尊敬爱戴,被难友们称为“大姐”。1930年7月下旬,红军一度攻克长沙的消息传来,她与难友们不顾狱吏干涉,隔着囚室集会庆祝,并秘密参加以何恐为首的监狱暴动委员会,准备红军攻打武汉时举行暴动。事泄,被判处死刑。9月22日临刑前,她请难友用针线将自己身上的衣裤、袜子密密地缝合在一起,意欲不让敌人罪恶的血手触及其清白的身体。雷未婚,牺牲后,她的侄子雷继盛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遗体安葬于武昌。

卢镛标

卢镛标(1902—1945),浙江定海人。1922年经其胞兄卢东阳介绍入英商景明洋行学习建筑设计。1924年顶兄职入景明洋行工作(其间于1925年与刘根泰合作在汉口宏春里16号组建宏泰测绘行),曾设计联保里、长春里、福生里等工程。1929年辞景明洋行工作,在汉口二曜路清义里创办武汉第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卢镛标建筑事务所(后迁至鼎余里)。事务所主要承接工业和民用建筑设计及测绘业务。曾先后设计汉口洞庭街上海电影院(1930年)、硚口永孚堆栈、立丰榨油厂、五丰面粉厂、四明银行大楼(1933年)、中国实业银行大楼(1935年)、中一信托公司、硚口天主教堂、武昌善导女中、随县天主教堂医院、湖南邮政局等工程。

杨光弟

杨光弟(1902—1989),字宅侯。生于湖北鄂城白雉山杨王村,世代为书香门第。1923年考取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公费生。次年毕业,受聘湖北省立医院,任内科医师。1929年8月,改任汉口市市立第二诊所主任兼内科医师。1931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考察批准,为半公费生待遇赴德国佛莱堡大学病理学院专攻病理。1932年5月转杜本根大学医学院,攻血液病学。1935年3月,获博士证书。即充任柏林西区医院内科第二医院志愿医师。次年11月,放弃在德优厚待遇和优裕生活,毅然回国。同年底,应聘到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任二级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辗转迁避湖北恩施,创办湖北省立医学院,兼任该院教务长及内科主任教授。1946年,医学院迁武汉。1948年4月辞院长,为省立医学院教授。

武汉解放初期,杨光弟受邀协助筹建武汉市第二医院,任副院长、内科主任。不久,请辞湖北医学院教授之职。1950年8月,任武汉市第二医院院长,先后任武汉第一、二届人民代表,政协武汉市第四、五届委员。1953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农工民主党武汉市委员会委员、常委、秘书长及江岸区支部书记等职务。

杨在市立第二医院工作时,广揽医疗技术高级人才,先后邀请周福培、简教授、闻亦齐等专家到院任职,使市立第二医院技术力量独占武汉地区鳖头。1957年,杨光弟被划成“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仍坚持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始终保持乐观精神。1960年,复任副院长,开始专攻老年疾病的医学课题,并率先在医院开展老年门诊。1963年,在庐山避暑期间,应江西医学会之邀,作防治老年疾病的专题讲座,受到与会者好评。“文化大革命”期间,回内科医生岗位,不论对象尊卑、身份、地位,一视同仁。1975年退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近耄耋之年,仍积极参政议政,以己之长,为医疗事业作奉献。

闻亦齐

闻亦齐(1903—1956),字舒天,号区乾。湖北浠水人,出身书香世家。与兄亦传(前北京协和医院著名教授)、一多(现代著名革命民主主义战士、诗人、学者)均系民国初年清华学校官费留美学生。亦齐热爱自然科学,对文学、哲学、诗词学、英语语言学有较深造诣。学生时代曾任《清华周刊》编辑、《年报》总编辑。首译爱因斯坦《相对论》,还协助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教授校订《徐霞客游记》。他留美6年,专攻医学。1930年获芝加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被授予金质奖章,为我国留学生在该校获此殊荣第一人,并被推荐为美国医学会会员。稍后应迈克瑞斯医院之聘,任医师又获金质奖章。1931年出任南京中央医院内科主任。1932年到汉口江汉路自开诊所,只开药方,不卖药,靠医术维持生活。抗战时,赴重庆行医。1946年由渝返汉,重操旧业。

1950年后,历任武汉市第二医院顾问、内科主任,江岸区中西联合医院顾问。1954年武汉大水期间,有防汛病员高烧、抽搐、昏迷不醒,状是脑膜炎。各防汛医疗点各说纷纭,莫衷一是。闻亦奇仔细检查后,即提出液体补充疗法,拯救危重病人。各医疗点迅速采用此法,获显著疗效,终使防汛病员391人痊愈出院。闻亦奇被授予防汛一等功臣。1956年春加入农工民主党。数月后,患恶性肿瘤,自知沉疴不起,写绝命诗3首,叹来不及将散见于国内外的诗文编印成书传世,不如亦传、一多两兄。

华岗

华岗(1903—1972),原名华少峰,幼名华延年,字西园,曾用名刘少陵。浙江义乌人。192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到汉参加武汉《新华日报》筹备工作。《新华日报》创刊后,奉派担任第一任总编辑,从事新闻稿件的审阅修改,撰写重要专论及版面的编排、校对。以作风踏实,待人诚恳,生活简朴著称。办报中坚持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1938年春调离编辑部,派往东南战场做战地记者。在《新华日报》创刊1周年时,撰写《本报一年来对时局的主张》,概括和总结《新华日报》的工作。1938年8月上旬离汉到重庆。10月,重庆《新华日报》出版后,继续担任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校长。1955年以“反党叛国”罪被捕入狱。1972年5月去世。1980年3月2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为其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毕格亚

毕格亚(?—1955),也译为比格、彼科、裴卡,法国人。据传为一无业流民,到中国淘金。利用中国人在法租界购置房地产必须请外国银行、洋行出面登记(俗称“挂旗”)的规定,在法租界江边开设比格洋行,专事“挂旗”业务。数年间,即为巨富,是法租界纳税大户,深得法国驻汉领事兼工部局总董陆公德器重。1926年4月,被选为法租界工部局董事会董事,之后连任14年之久。曾代表法租界担任汉口万国交通委员会委员,也曾长期担任万国医院董事会董事长。…

分类标签: 人物, 开封市, 湖北,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