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章
张章(1923—1992),天津人。话剧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前曾先后在天津新中华剧社、尤光照剧团、大众剧社、上海南世剧团、新世纪剧团、天津旅行剧团、天津利群剧团从事演艺工作。1949年1月参加天津市第一文工团,后南下武汉入中南文工团。1957年后为武汉话剧院演员。1956年在武汉话剧院创作的话剧《扬子江边》中扮演赵师傅,获全国第一届话剧会演演员一等奖,是全国仅三人获此奖项的演员之一。毕生参加话剧演出40多部,均担任主要角色。在艺术上执著追求,塑造人物精益求精,从现实生活汲取营养,捕捉创作灵感。表现出细腻、凝重、深厚的表演风格。20世纪60年代,被誉之为武汉话剧院“四大须生之一”。
王翠娥
王翠娥(1923—1992),女,黄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江岸区球场街货捐居民委员会中共支部书记。20世纪50年代参加街道居民工作。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带头开办街道工厂,解决居民的生活困难,她工作积极,团结同志,处处起模范作用。20世纪70年代后,她带领社区居民办起货捐老人公寓,收养孤寡老人及自费代养老人,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她组织业余楚剧演出和各种文娱宣传活动,开办社区棋牌室,活跃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她带领居委会干部配合政府部门抓好社会治安、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开展社区保障工作,大力发展三产业和社会福利事业,使居委会的经济收入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受到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好评。在她的带领下,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区各级政府的表彰,国家民政部负责人多次到货捐老人公寓参观、考察,对她们的工作给予表彰和肯定。货捐居委会多次被评为全市先进居委会。王翠娥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她成为全市居委会干部的一面旗帜。
孙秉兆
孙秉兆(1923—2002),北京西郊人。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北京市门头沟区庄户村武装委员会主任、村长、中共党支部书记。后在晋察冀十二分区突击队、宛平县城工部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受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派遣,在北平地区从事地下工作,后调晋察冀中央局土改及南下工作队,曾任河南省荥阳县三区副区长。1949年5月随军南下到武汉市公安局工作,历任武汉市公安局解放大队中队长、武汉市行政学校一大队组织股长、武汉市公安局人事处科长、中共武汉市公安局党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副部长、消防处副处长、处长、三星垸农场场长。1961年5月后,历任江岸区副区长兼公安局长、区人委副区长、区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江岸区委副书记、江岸区人民政府区长、中共江岸区第四届委员会书记、江岸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80年2月—1982年10月,任江岸区第六届人民政府区长,后为中共江岸区委顾问。1988年3月离休。1951年在公安系统荣立二等功。
莎蕻
莎蕻(1923—2003),山西安泽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任三边文协副主席、主编文学刊物《驼铃》。武汉解放后,任中共武汉市文联党组成员,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创作之初,先后发表抗日组诗《塞外诗草》、长诗《燃烧延河》、《朱总司令》、《夜歌》等。解放战争时期,深入到董存瑞牺牲的地方采访,发表长诗《人民英雄董存瑞》,同时创作长诗《红旗、红马、红缨枪》,产生广泛影响。作品《少年红缨枪》被收入东北中小学课本。先后出版《莎蕻文集》两卷,专集10多种,发表诗作近2000首,有30多首诗被收入《当代短诗选》、《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中国新诗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均收入其诗略。
胡国珍
胡国珍(1924—1992),山西武乡人。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村武委会主任、武乡县爆炸组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河南省温县六区区武委会主任、中共温县六区区委委员、豫西军分区兵站站长、洛阳市西宫区区长、郑州市市政局秘书。全国解放前夕,随军南下,任武汉市新安区公所主任,后任中共武汉市直属机关党委第二书记。1956年5月—1960年12月任中共江岸区委第二书记、江岸区人民委员会区长。1960年4月因“政法俱乐部”事件受到错误处理。1961年7月,中共江岸区委认定“宗派反党集团(政法俱乐部)案”属于冤案,宣布彻底平反。
曾任武汉市民政局中共党组副书记、民政局第一副局长,中共武汉市劳动局党组副书记、劳动局副局长,中共江汉区委书记,武汉市计划委员会顾问等职。
陈中浩
陈中浩(1924—1994),浙江嘉兴人。1944—1945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抗日运动。
1946—1955年,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干事、主任干事。1956年调任武汉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1956年参加筹备成立武汉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在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当选为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1958年,响应中国基督教全国组织号召,倡导并促成武汉市基督教15个教派实行联合礼拜。1980年10月后任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基督教中南神学院董事长、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1985—1994年,任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989年主持召开武汉市基督教两会常委会,通过《武汉市基督教关于反对动乱的声明》,表明全市基督教界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的鲜明政治立场和态度。
陈领导武汉市基督教青年会和市基督教教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1983年青年会随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出访日本。20世纪80年代,陈中浩先后组织输送青年人到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及中南神学院学习,发展教会、青年会事业。还引进人才到教会工作,注重培养宗教事业继任者。陈历任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武汉市青年联合会第六、第七届副主席、政协武汉市第六、第七届委员、副秘书长、第八届民族宗教委员会顾问。
1956年12月起相继当选为武汉市第二至九届人民代表。1979年12月起当选为武汉市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会常委。1989年任武汉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在武汉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副主任。1994年2月因病逝世,享年71岁。
陈牧
陈牧(1924—1998),辽宁盖平人。话剧国家一级演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演出第一出戏《还我河山》。1946年,出演《放下你的鞭子》、《钢盔》、《钦差大臣》、《以身作则》等进步话剧。1951年7月加入中南文工团(即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武汉话剧院前身),在30余部话剧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擅长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表演深沉,可塑性强。所担任的角色都注重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特色,所饰人物均栩栩如生。是20世纪60年代武汉话剧院“四大须生”之一。
周元白
周元白(1925—1985),祖籍汉阳,出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对话剧产生浓厚兴趣。1942年开始在北京“大路”、“新时代”等剧团粉墨票戏。操标准北京话、嗓音高昂、受圈内人赞扬。1947年正式参加中国旅行剧团。由于其聪敏、善学、进步神速,很快就从“跑龙套”一跃成为饰演方达声、王福生(《日出》)、常五(《原野》)、鲁贵(《雷雨》)、高老太爷(《家》)等重要角色的名演员。
1949年5月,随“大公剧团”在汉口天声剧场演出高尔基的《夜店》,其话剧表演才能被崔嵬相中,崔调周到中原革命大学文艺学院工作。1952年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并于中南人民艺术剧院,周于剧院内从事演员工作。其后10年间,参加演出的剧目达10多个,扮演了各色各类人物,得到观众和同行一致好评。1956年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上,因在《扬子江边》话剧中饰演厂长游志学获得表演二等奖。1953年开始执导话剧,20世纪50年代曾导演《妇女代表》、《人往高处走》、《青春之歌》、《在那一边》等12部话剧。60年代初期,与胡庆树等人创作演出多幕话剧《万紫千红才是春》和独幕话剧《新华前夕》等剧目。50年代末期,因患严重风湿性心脏病改任专职导演。数年间,先后导演《雷雨》、《年轻一代》、《新年前夕》等剧目。其中导演的话剧《春雨》在中南地区的会演中被评为优秀剧目。先后任武汉市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分会理事,武汉话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