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酥饼 清代“汪玉霞”食品店首创。选料用上等面粉、植物油、麦芽糖制饼皮,以生芝麻、桂花、陈皮、红绿丝、白糖、冰糖、麻油为馅,烘烤而成。酥、松、香、甜,老幼咸宜。以黑芝麻缀上“玉”字作标志,百余年畅销不衰。1985年,被评为“部优”食品。
麻烘糕 清末,江夏县青山镇数家糕饼店,沿袭三镇麻烘糕传统制法,形成批量生产,驰誉长江上下码头。至武汉解放时,仅存张鸿兴店一家。后政府扶植,增添设备,使青山麻烘糕得以保存并发展为名牌食品。选料有糯米(应山产的最好)、黑芝麻(黄梅产的最好)、桂花(咸宁产的最好)等,加棉白糖烘制后切成薄片装盒,特点是香、松、脆、甜,吃时不粘牙。
酥糖、杂糖、京果 为旧时市民过年必备的三大甜食。年前从商店购回,为待年客或馈赠佳品。其中酥糖、杂糖为本地传统产品,京果清代由北京传来,原名“京八件”,由枣泥、山楂等8种原料为馅,包入面团,炸熟而成。三镇学其工艺,改面粉为糯米吊浆,油炸成鸽蛋大小,再滚粘棉白糖、熟糯米粉即成。80年代后,“三大件”逐渐为较高档的巧克力、奶糖、软糖等包装精致的糖果所取代。市区孩子们对“三大件”已不屑一顾,其销售对象为少数老年人。
芝麻糕、绿豆糕 为端午节所吃的甜点,与粽子、盐蛋均是节令食品。芝麻糕需四成芝麻,余为白糖、糯米粉、食油、面粉。绿豆糕以红豆、白糖、麻油、猪油、玫瑰花为馅,绿豆粉为皮。两种糕都用模子压成大小相同、上印字形的成品,按1市斤装盒或硬纸包。绿豆是夏日解暑清热的首选粮食,所以民谚有“吃了绿豆糕,头上不长包(癤)”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