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江岸区出生或生活工作过的历史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五, 2023/12/08 - 22:24

1929年蒋桂战争桂系失败后,与李宗仁长期住广西。抗日战争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1948年任华中“剿总”总司令,于三元里(原汉口日租界、日本侵华时期日军华中统帅公馆)设总司令部。

国民党败退华北时,白意图以汉口为中心,组织桂、湘、鄂、豫、皖、赣六省联防,与李宗仁策划“隔江而治”,还在武汉修筑城防工事,作固守准备。同时,逼蒋介石下野,谋桂系执政。

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白遂以“戡乱捐”、“城防工事捐”和“坚壁清野”名义,在汉口商民中筹措大量经费、物资,支持李书城、张难先等和平民主人士提出的维持武汉秩序的要求。4月20日,在汉口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议收缩防务,布置军警炸毁桥梁、码头、轮船,胁迫厂商外迁。5月9日,举行茶话会,招待各国领事,说明武汉之战不可避免,要求外侨撤离。5月15日下午,乘飞机离汉赴长沙,后去台湾。

李立三

李立三(1893—1967),原名隆郅,湖南醴陵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同年12月,在汉阳主持召开汉冶萍总工会成立大会。1923年“二七”惨案后,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书记,重建被破坏的地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参与筹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汉口市党部。1924年1月作为湖北代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5月,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并任组织部长。同年9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武汉办事处主任,负责领导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河南等省的工人运动。11月在汉口开办的工人运动讲习所讲授《罢工战术》、《湖北职工运动的善及其趋势》等课程。1926年12月26日,任汉口工商学各界反英大会总指挥,组织大会通过决议和宣言。

1927年1月1日,李立三于湖北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一·三”惨案后,与刘少奇等赶赴现场了解情况,主持召开湖北全省总工会代表大会紧急会议,讨论通过对英谈判6项条件。次日,前往武汉国民政府请愿,要求政府向英国提出严重交涉。是年4月,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五届一中全会上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5月30日,任中央工人部长、中央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干事会书记、国民党中央党部的中共党团成员。5月中旬,出席太平洋劳动会议,在会上作中国职工运动的报告。6月19—27日,出席在汉口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任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7月19日离汉赴九江。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及国家的重要职务。

刘文岛

刘文岛(1893—1967),字永清,湖北广济(今武穴)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又先后以勤工俭学方式留学法国、日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

1926年10月,任汉口市市长。1927年4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主任、代主任。1929年4月任武汉市市长,旋任汉口特别市市长,提倡地方自治。7月,聘请中外士绅组建汉口特别市临时参议会,指导监督汉口市政。在市民支持下,与外国驻汉代表谈判,交涉中国人力车出入租界事宜,鼓励私人集资建造汉口模范区大片住宅,兴建沿江大道。刘还组织兴修全市下水道,清除浮棺,提倡火葬,修建公共厕所,提倡文明卫生。后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1931年特大洪水淹汉口时,曾做了一些救灾赈民工作,后调任驻德、奥、意大使。抗日战争初期回国后,任抗日慰劳团团长、国民党中央宣慰团宣慰使、立法委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委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武汉解放前夕去台湾。

扬铎

扬铎(1893—1967),字闻泉,笔名佯托和尚、我闻,汉口人。早年参加辛亥首义学生军。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抵制日货等反帝爱国斗争及新文化运动。1919年受基督教洗礼,在汉口基督教青年会任职近10年。嗣后去南京。武汉解放前夕,参加和平促进会活动,迎接解放。

扬早年热心汉剧事业,不仅粉墨登场,辛亥革命前亦编有汉剧剧本《九人头》,并在汉口刘园演出。1904年主办《汉口小报》,以提倡、宣传汉剧为宗旨。民国初年著有《汉剧丛谈》,首载于《汉口小报》,1915年初版刊行,是第一部研究汉剧的著作,曾在《楚报》上载文提出汉剧是“省粹”之说。1918年与友人合编《汉剧通考》,并鉴定汉剧剧目。1920年与余洪元、傅心一等发起成立汉剧公会。1927年将汉口基督教青年会青年剧社由演文明戏改为演汉剧,使之成为汉口第一个汉剧票社。抗日战争期间,他沿用剧本《一捧雪》的故事编成汉剧《平倭佳话》上演。

新中国建立后,进入武汉市汉剧团工作,悉心搜集、研究汉剧史料,先后著有《汉剧史考》、《汉剧传统剧目考证》、《汉剧六十年的武汉》等,编有《无字书》、《屈原》、《战国的公子》、《采石败金》、《青梅传》等剧作。晚年协助恢复怡怡业余汉剧社,任社长。后被聘为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新剧丛话》、《武昌辛亥革命真史之商榷》、《武汉沿革考》、《武汉经济略》等论文。

易雪泥

易雪泥(1893—1971),笔名鬼董,黄陂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民国初期是《震旦民报》基本作者,曾用“云飞”笔名,发表旧诗,讽刺封建军阀黎元洪纳妾。黎见报后,当即下令“捉拿云飞,就地正法”,易闻讯亡命而逃。1931年,任再度复刊的《震旦民报》副刊主编。

1914年后,曾创办《花世界》、《花报》《艳报》等花报,是吟风弄月之典型文人。1923年5月,主编《三楚日报》。1930年,创办《春秋报》三日刊,是当时近30种小报中办得较有声色、敢于针砭时弊的报纸之一。次年,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浚下令查封各小报,《春秋报》亦遭封。武汉沦陷期间,40年代初曾在《大楚报》任《趣味与娱乐》副刊编辑,后遭排挤。1944年冬,南京汪伪政权命叶蓬接任湖北省长兼行营主任职务,叶计划办一份报纸与《大楚报》社长胡兰成对抗。易为叶少时同学及同乡,遵命办《朝宗日报》,于1945年7月21日创刊。《大楚报》与《朝宗日报》成为武汉沦陷后期的重要报刊。日本投降后停刊。

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女。又名庆琳,英文名Rasamond。原籍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生于上海。幼在上海读书,稍长赴美留学。回国后协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孙中山逝世后,坚持孙中山确立的革命原则,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926年10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将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并派她和徐谦、鲍罗廷先行赴鄂准备迁都事宜。12月10日抵武汉,居黎黄陂路口沿江大道161—162号(大革命时期为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后改为民国中央银行武汉分行),直至离汉。

在汉期间,她为建立武汉国民政府、组成“武汉党政联席会议”、收回汉口与九江英租界、慰问和抢救伤病员等做了大量工作。她创办中央妇女党务训练班,任主任。1927年“七一五”事变前夕,于7月14日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与毛泽东、董必武等联名发表讨蒋通电,成为武汉国民政府中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人物,引起国民党右派的公开敌视。何键的三十五军昼夜对其监视,并搜查其住宅。尽管处境十分危险,仍正气浩然,毫不妥协。…

分类标签: 人物, 开封市, 湖北,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