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千佛山的详细介绍

renwen 提交于 周四, 2022/12/08 - 18:26

三、历山院

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与兴国禅寺相距仅20余米,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致,可谓珠连璧合。为纪念远古时代虞舜在历山之下开荒种田,颂扬古代明君,发扬大舜文化,故将这一院落命名为“历山院”。据史料记载,儒、道、佛三家曾先后涉足这里。明成化四年(1468年),济南德王府内官苏贤,欲成“善果”,捐资修建了三清殿和真武楼,祀元始天尊、武德天尊、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道教信奉的祖师。就连舜也被道教尊奉为天、地、水三神中的地神(天神为尧,水神为禹),立祠祀奠。清康熙年间,文人们又把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供奉在文昌阁内。清代还曾建有观音堂,奉祀观音菩萨。儒、道、佛三家,同居一处。

今院门面西,坐落于石砌台阶之上,三开间,门额题“历山”二字,集自清代书法家曾熙书帖。门内南山墙上,嵌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历山铭》石刻,由著名学者、时任山东学政的阮元撰文,书法家桂馥隶书。院内南侧,由东向西,依次建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等祠堂,北侧又有远眺观景的一览亭。整个院落,殿宇错落,红墙青瓦,显得古色古香。院内,青藤摇曳,松柏储润,银杏舒秀,绿荫垂地。

舜祠又名“重华殿”、“重华协帝殿”,在历山院的东南隅。坐南朝北,五楹出厦,飞檐起脊,危然耸立,大有庙堂之气氛。殿堂后依山崖,前临平台,松柏相映,古朴肃穆。该祠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已记载:历城“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

据史书记载,舜目重瞳子,名叫“重华”。帝尧选贤与能,举他管理政事,后来禅让帝位于他。舜殚精竭虑,治理天下,国泰民安。人们感念其德,故立此祠祭奠。历经沧桑,1981年再次对祠堂进行维修。祠堂内,设以神龛,供奉着舜的塑像。塑像头戴冕旒,手执镇圭,端庄肃穆。左右配享娥皇、女英二妃,温文尔雅,神和气清。

鲁班祠在历山院内。坐南朝北,三楹出厦,红柱青瓦,古朴典雅。相传建于宋元,清咸丰年间重新修葺,内塑鲁班像。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维修,于1981年重新塑像。像为坐姿,身穿布衣,头绾抓髻,须髯垂胸。两侧,侍立着两个童子,一个手捧墨斗,一个手托书卷。

鲁班,姓公输,名班,又名般,春秋时鲁国的著名工匠,所以人们称他为鲁班。其人多才多艺,曾创造攻城的云梯,磨粉的 ,并发明木作工具斧、锛、锯、刨、钻、墨斗、规、矩,被历代木瓦工尊奉为祖师。该祠名闻遐迩,近年来,台湾省和马来西亚等地木瓦工进香团来此寻宗问祖,拈香叩拜,仪式隆重。

文昌阁鲁班祠的西南侧,翠柏映衬着一座石砌的平台。平台危然耸立,台壁老槐悬生,藤蔓附披。台上柏荫笼罩。浓荫之下,设以石几石凳,供游人小憩赏景。台上南侧又起高台,台壁卧以券洞,洞上嵌有“文昌阁”石刻颜额。文昌阁即矗立于高台之上,三楹出厦,粉墙青瓦,红棕柱,花 扇,显得古朴。东西各有配房一间,两侧砌以石阶,拾级可上。春夏,院内葱木滴翠;秋日,阁后黄花撒金。整个院落显得古雅而幽静。

此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咸丰三年(1853年)、光绪七年(1881年)和十六年先后由府城同人捐款,集腋成裘,纠工修葺,遂成现状。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两侧配殿分别享祀朱衣、魁星。三殿皆有塑像:文昌文静恬适,朱衣点头微笑,魁星持斗执笔。昔日,每逢仲春、重阳,多有文士来祭,赏景吟诗,别具风骚。

一览亭文昌阁的北侧,悬崖之上,原有古典式的高大殿宇,供游人览景小憩。由于这里地势颇高,北面又极其开阔,正是凭栏远眺的最佳去处。历代文人雅士多有来此观景者,并留下诗篇。清朝人毛在撰诗记述所看到的景色:“层台矗突倚云孤,把酒凭栏望眼殊。山色独怜华不注,水光遥见大明湖。郊原绿遍皆生意,城市苍茫入画图。最胜遗风犹未改,年来憔悴得公苏。”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高宗弘历也曾来历山观景远眺,并咏《千佛山极目有作》诗:“开窗纳烟霞,俯栏睇锦绣。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

历经沧桑,殿宇倾圮,1979年在这里建起了“一览亭”。该亭为四面长亭,飞檐起脊,玻璃门窗,宽敞明亮。北面基部探出崖外,两侧各有曲廊延伸,西接历山门,东连四面亭。亭廊皆悬空中,犹如栈桥飞架,气势壮观。亭南,有六朝古柏,苍劲挺拔,老态龙钟,桠杈歧出,并有五叶地锦攀缘其上,绿意甚浓。树间,多有长尾鹊清叫,逗得游客兴致勃然。亭内设有茶座,人们坐在几旁,品茶远眺,泉城风光一览无余。

四、万佛洞

万佛洞, 利用人防工事,辟建于千佛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展线长达600米, 面积5000平方米。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四大石窟之精华,经过艺术家浓缩、 重构,用仿造的方法,塑造佛祖、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20000余尊,依次分为“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奇观”、“云冈荟萃”四部分。洞内佛像,严格按照原样塑成。有写实的圆雕,有肉感强的浮雕,有抒情洒脱的线雕;有的头断,有的臂残,有的风化;有的肢体健美,有的雍容浑厚,有的高鼻深目,有的曲眉丰颊,有的发络垂肩。人们在这里,可欣赏到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的各种雕像风格。

五、散落的胜迹

唐槐亭位于山腰盘路旁。亭西侧有一古槐,虽老态龙钟,但却茂盛。传说,唐朝开国元勋、胡国公秦琼,当年到山上寺院给母亲许愿烧香,曾拴马于此树,故世称“秦琼拴马槐”。现在,树干半枯,有一幼树从空腔中勃然而生,犹如母亲怀抱婴儿,人们又称其为“母抱子槐”。亭因树而得名。

据志书记载,这里原为纪念曾巩的曾公祠,祠前,明朝正统年间曾立碑,对该祠作了详细记载。历经沧桑,此碑不知去向,久之,人们便将曾公祠误认为秦琼庙。解放前,该建筑已经倾圮。1957年,在此废墟上建起了唐槐亭。此亭,四面八柱,宝顶飞檐,造型精美,玲珑剔透,人在其中甚感清凉,是休息观景的理想去处。亭南侧悬匾额,上题“唐槐亭”三个鎏金大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于1981年夏手书。亭周花木丛生。春天,各色丁香花、紫木槿争相艳开;夏天,青纱叠碧,浓荫蔽日;秋天,黄菊红枫,交相映辉;冬天,松柏飞翠,银装素裹。

“齐烟九点”坊·“云径禅关”坊“齐烟九点”坊,位于千佛山西盘道中段。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历城知县叶圭书建,形为二柱一楼式。坊前匾额,刻有“齐烟九点”四字,其字秀润,为叶圭书所题,是借用唐代诗人李贺《梦天》诗中“遥看齐州九点烟”的佳句,来描写这里的景观。济南,古为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由东向西,依次为卧牛山、华山、凤凰山,标山、鹊山、匡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九山山势各异,云雾润蒸,岚烟缭绕,形成烟景,故称“齐烟九点”。坊后匾额书“仰观俯察”,集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字,即是集自王氏《兰亭序》书帖。此处位于千佛山的半山腰,故仰可观苍穹之宏伟,俯可察万物之欣荣。如今,牌坊周围树木茂盛,遮天蔽日,“齐烟九点”之景,在此已不复见。要想体品其情趣,尚须更上一层。

“云径禅关”坊,位于兴国禅寺西门外。木质,清乾隆年间建造,形为四柱三楼式。坊之正背两面匾额,红底金字,北侧书“云径禅关”,南侧曰“峰回路转”。据传,其字原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书。1972年维修时,分别改为当代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姜守迁手笔。“云径禅关”含义是:寺院高耸,云雾弥漫,游人至此进入佛门净地。“峰回路转”则出自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的佳句,借以形容此处的地势险峻。在此一语双关,是佛教劝戒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之意。…

分类标签: 旅游观光, 济南市,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