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趵突泉的详细介绍

renwen 提交于 周四, 2022/12/08 - 18:17

趵突泉,位于济南旧城西南隅,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泉”。其周围约17公顷的面积上,散落着37处泉池,构成趵突泉泉群,为济南城区四大泉群之一。昔日,因附近有吕祖庙、药王庙等,成为香火胜地,并有叫卖的、占卦的、演戏杂耍的……,喧闹繁华,为一闹市。1956年,人民政府将趵突泉及附近的金线、皇华、柳絮、漱玉、马跑等20余处名泉及众多的名胜筑墙圈围,疏浚泉池,砌垒池岸,整修建筑,辟为趵突泉公园。1964~1966年,又挖池堆山,修建亭榭,广植花木,公园面积达到3.4公顷。1985年,又将万竹园划入公园管理,公园面积扩大为6.9公顷。几经建设,园内山峦起伏,清溪潺潺,内有泺源堂、观澜亭、望鹤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等建筑,亭榭错落,终年青翠,是一所具有中国传统园林风格,以小巧玲珑、清静幽雅、赏泉观澜为特色的山水园。1982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四个解放后新建优秀园林之一。

一、泺源堂

泺源堂,在趵突泉北岸。最早为娥英祠,祀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过记载:历城有泺水,“俗谓之娥姜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历经沧桑,该祠后荒废。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于熙宁年间知齐州时(1072~1073年),在这里建二堂,并作《齐州二堂记》,云:起初,朝廷和邻近州郡使者、官吏来时,并无寓所,仅构筑临时馆舍,让其住宿,走后拆除,既浪费又简陋,故在泺水处建二堂,供客人居住,南堂临泺之源,称“泺源堂”,北堂对历山,曰“历山堂”。元代改奉吕洞宾,为“吕仙祠”。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观察何启图改历山堂为阁,上层祀文昌,下层祀钟离,同时将阁后李公祠改祀斗母,称“斗母宫”。后来三殿统称吕祖庙。

今殿堂三座,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轴线上,是一组较大的明清建筑,1979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南第一大殿,面阔三间,进深6米,高架两层,歇山飞檐。红漆木楹柱,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蔚为大观。门上匾额,鎏金隶书:“泺源堂”。抱厦楹柱,悬挂木刻楹联,乃元代书画家赵孟咏《趵突泉》诗“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一联,由当代济南书法家金棻书丹。殿前为卷棚式厦檐,楣额透雕云纹、彩亭、禽兽、花卉等图案,显得玲珑古典。殿台临水,为赏看趵突泉景最佳处。中间为二大殿,三楹二层,斗拱错落,红柱绿瓦,熠熠生辉。最北为第三大殿,硬山出厦,古朴无华。

三座大殿外围青砖白粉筒瓦坡顶墙,形成二进院落,东西各设洞门,分别砖刻门额“枕流”、“漱石”。墙壁饰有花格透窗,与窗外景色相衬,呈现出幅幅图画,那亭亭玉立的雪松,苍老古拙的国槐,飘飘悠悠的翠柳,妖妖艳艳的腊梅,都被摄入窗内。其余空间,镶嵌着王守仁、王钟霖等明清以来名人咏泉碑刻19方,其中一石碑,前刻清康熙皇帝所书“激湍”二字,后刻乾隆皇帝《再题趵突泉作》诗,为这深幽庭院,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观澜亭

观澜亭,在趵突泉西侧。原为北宋熙宁年间史学家刘诏(官至寺丞)庭园中的建筑物,名“槛泉亭”,后倾圮。明天顺五年(1461年)钦差大臣韦公、吴公来济,乃于泉旁构亭(另说巡抚胡缵宗建)。起名为“观澜亭”,取《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

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形制考究,为历代文人称颂。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州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吟咏甚多,其中咏《槛泉亭》诗曰:“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

现亭改为四方敞亭,飞檐翼角,斗拱承托,上饰吻兽,下设坐栏。亭侧垂柳披拂,假山秀立。亭南水中立碑一通,上刻“趵突泉”三字,为明朝嘉靖年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西侧墙壁嵌碑两通,一题“观澜”,明嘉靖年间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一题“第一泉”,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题。

三、望鹤亭(蓬莱茶社)

望鹤亭,在趵突泉东北隅。据明崇祯《历乘》记载,原称“漱玉亭”,崇祯年间历城知县贵养性改称“溪亭”。相传,因这里风景清幽,常有仙鹤翔来,所以清代乾隆年间将此亭更名为“来鹤亭”,后又更名为“望鹤亭”。1964年,在此设“蓬莱茶社”。旧时常为文人吟诗、对弈、赏景之地,清朝王钟霖曾赋《望鹤亭》诗一首:“高轩临水不常开,偶酌清泉涤茗杯。一局棋完闲问鹤,过桥可见几仙来?”

该亭呈丁字形,东侧南北向,西侧东西向,顶为卷棚式,悬山,小青瓦面,亭身玻璃门窗,东西两间中部南侧,辟有圆形洞门,门外隙地植垂柳,依柳叠山石。正门在西侧,门上悬写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望鹤亭”匾额。门两侧楹联乃宋曾巩《咏泉》诗句“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由济南当代书法家金棻书丹。整个亭子半伸水中,如同画舫荡游。内设茶座,为游人品茗赏泉佳处。

四、来鹤桥·来鹤坊

来鹤桥,南北纵向,位于趵突泉池东岸,望鹤亭西南侧。此桥由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县张鹤鸣建,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重修。为石质平板桥,两侧置雕花石栏。桥周,景色绮丽。清初诗人施闰章在《重修趵突泉记》中写道:“其桥曰‘来鹤’,跨桥之南,其楼榭亭馆之美,烂若霞起”,“凭栏周瞩,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

来鹤桥南端为来鹤坊。为明朝天启年间樊时英建。两柱一楼式,丹柱青瓦,斗拱承托,上饰吻兽,南北各悬“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匾额。整个坊体显得小巧玲珑,古朴典雅。两侧为清澈的泉水,翠柳轻舞,景色清幽。

五、尚志堂

尚志堂,在趵突泉东北,为原尚志书院的一个院落。尚志书院,清同治九年(1870年)山东巡抚丁宝祯创办,就学者除学习儒学外,还学天文、地舆、算数。该堂曾刊刻《十三经注疏》、《石徂徕先生集》、王渔洋诗文著作等书籍,称尚志堂版,在国内享有盛誉。

尚志堂院,南北各有厅房三间,东西曲廊相围,院外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整个院落显得敞中有蔽,闹中有静。北厅房为主体建筑,背后修竹芭蕉,相映成趣。小溪穿过竹林,与两边泉池相通。西廊,溪水岸边有冬青绿篱,廊上翠柳披拂,形成绿荫柳廊的景观。东廊,北端有一山石小景,配植花木。廊下临一清池,蓄有锦鱼。滨水长廊,使游人小憩,凭栏赏景。院内东西向小溪的北侧有一名石,叫“待月峰”,是宋代遗物。石瘦细长,多有空窍,似月形,夜深月朗,清光可透过洞穴,洒在地上,形象多变。

满院浓荫蔽日,高大的国槐笼罩,低矮的灌木点缀,冬夏常青,四季有春。其中玉兰花尤惹人喜爱,每到3、4月份,红白花儿开放,大如雪莲,分外妖娆,清香四溢,所以又称此院为“玉兰院”。

六、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在趵突泉公园北部。1959年在原丁宝祯祠处辟建,1980年改建。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杰出女词人,为词坛“婉约派”代表,词作称“易安体”,对后世影响颇大。

纪念堂为传统四合院民居形式。正面对称构图,四周曲廊,回环错落,变化有致。整个建筑采用宋代风格,取其意而不仿其形,体现了女词人所处时代气氛。

院落大门朝南,前后丹柱,双脊比翼,飞檐翘角。颜额悬木匾,上写“李清照纪念堂”,是当代名作家郭沫若手笔。正厅坐北朝南,歇山飞檐,前为抱厦,侧设耳房,抱柱悬挂郭沫若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堂内迎门,为李清照塑像,手持书卷,眉宇深锁,若有所思。堂壁上布展茅盾、叶圣陶、冯沅君、舒同、臧克家、李苦禅等名人书画。橱窗内陈列有各种版本的李清照词作,以及海内外学者的研究专著。…

分类标签: 旅游观光, 济南市,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