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硚口区文物遗址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3/12/12 - 20:34

武汉市硚口区文化遗址

一、山陕会馆

亦称西关帝庙,坐落于循礼坊夹街后(今全新街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筹建,曾毁于咸丰四年(1854年),重建于同治 九年(1870年),竣工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馆址西起全新街,东邻药帮大巷,南至关帝街,北抵长堤街。建筑宏伟,时为汉口诸会馆中较大者。由于馆内修有大殿,供奉“关帝”,所以又称为“西关帝庙”(汉口花楼街以东有规模较小的东关帝庙)。

西关帝庙坐西朝东,黄色琉璃瓦,绿边金纹云头檐,由前殿、后殿和大花园组成。大门约5米高,上有1块横石匾,刻有“云中白鹤”4个大字。前殿内建有1个大神坛,坛上有1座大神龛,金碧辉煌,横额上嵌着紫木雕花的横匾,雕刻着“关帝圣君”4个金字,两旁是紫木雕花的金字对联。神龛内正中供奉着3米多高,蟒袍玉带的关帝雕塑座像,左侧是头戴金盔、身披铠甲、腰悬宝剑、捧着金印的关平雕塑立像,右侧是大眼虬须、相貌威武、头戴英雄笠、身披将军氅、一手执着青龙偃月刀的周仓雕塑立像。神龛前摆设有紫檀木雕花长形供桌,供桌中间摆放着刻有字和花纹的大型紫铜香炉,两侧旁各挂1盏精致的宫灯。坛台前的石阶前放着3个朱红拜垫。大殿上挂有数十盏华丽的琉璃纱灯,大殿两旁雕有盘龙的大柱上悬挂紫木金字对联。大殿前面两侧是1人多高的钟楼和鼓楼,大殿两侧修建有客厅和住房,挂有字面,华丽庄严,长期住着主持会馆事务和管理庙里事务的人。每天到此的山陕仕商和朝拜关帝的信众络绎不绝,逢年过节,鞭炮不断,会馆也大摆筵席并请戏班唱戏。

后殿是画栋雕梁的大厅,正中悬挂着关帝画像和对联,两旁挂着数十幅书画,大厅里摆放着檀木桌椅和茶几,四周挂有精致琉璃纱灯。这里是山陕同乡联谊聚会之所。大厅两侧建有几十间大房,陈设富丽堂皇,供山峡仕商旅汉寓居之用,楼上是堆货栈房。

大厅后面建有1个大戏台,戏台正中悬挂着关帝画像和对联。戏台后面更衣室、厕所、浴室、娱乐室、厨房,戏台对面修建有弧形看楼和房间,供女眷看戏和休息之用。

大花园里面修建有凉亭、水榭、阁楼。阁楼里供桌上摆放着玻璃神龛,神龛内供奉有关帝塑雕像。阁楼四周有荷花池、喷水池、假山和双龙戏珠石桥以及石雕的赤兔马,并种有很多林木花草,是供给山陕旅汉仕商避暑之胜地。

清咸丰二年(185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攻进汉口后,洪秀全曾在西关帝庙内住了10多天,指挥进攻武昌的战斗。20世纪20年代,会馆改为汉口市第二小学。抗日战争武汉沦陷时期,日本侵略军1个小分队曾驻扎庙内,庙内的建筑物和用具因此毁坏不少。抗日战争胜利后,汉口市警察三分局设在关帝庙。武汉解放后,此庙曾作为公安派出所的驻地。1951年,被市民政局所属的慈善机构联合会接管。“文化大革命”期间,庙的前部分被改建为民房和商店,后部分改建为艺华五金工厂。艺华五金工厂迁走后,属东方五金厂和武汉开关厂厂房。1985年后,成为全新街市场。

二、怀庆(覃怀)会馆

怀庆(覃怀)会馆,亦称药王庙,位于全新街药帮二巷。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河南洛阳商人在三皇殿内建药师会馆。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扩建成怀庆会馆。会馆建筑宏伟壮观,黄瓦绿檐、金边,绘有云头小狮花纹,共分为前大殿、后大殿和三皇殿3个部分。前大殿的对面有1个戏台,戏台前面是朱红雕花的弧形看台楼,楼上设女座,楼下设男座。

前大殿门宇轩昂,门上有缕金浮凸的“药王殿”牌额,门口两侧蹲伏着1对大石狮,高约两米,宽约1米,石狮身上和脚爪旁各雕有1个小石狮。大殿卷棚前,石阶中间是甬路,系白石雕花栏杆,栏杆内是白矾石雕凿的双龙戏珠,造型美观,雕工精致。卷棚两边是钟鼓楼,钟鼓楼旁建有石碑亭。前大殿两厢左边是更衣室、浴室,右边是怀帮药材堆栈。前大殿正中靠壁摆设着大型紫檀木供桌,桌上有神龛,龛内供奉药王孙真人的牌位,设有神像。牌位前摆放着大型紫铜香炉和1对铜烛台。神龛两侧和殿内的盘龙大柱旁各挂着一副紫木金字的对联,墙壁上挂着明朝董其昌等名家的一些字画。大殿四周挂有宫灯48盏,金碧辉煌,华丽庄严。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诞辰,覃怀会馆请戏班唱戏和大摆筵席,以示庆祝。春节期间,通宵鞭炮不断,朝拜药王者络绎不绝。

后大殿为1个大阁,名覃怀阁,是覃怀会馆的会议室,阁内摆放供桌,供桌上有小神龛,供药王牌位,前面摆着香炉和烛台,四周摆放着精致的红木靠椅和茶几。大阁上面挂着20盏琉璃纱灯,壁上挂着名人字画。大阁两侧修建了几十间大房,陈设富丽堂皇,是怀帮仕商寓居之所。

三皇殿内神龛里供奉着三皇雕塑神像,三皇殿两侧与后面是东花园、西花园和后花园。东花园内有火神殿、凉亭、喷水池、池里养着很多金鱼。西花园内有财神殿、凉亭、石碑亭和池塘,池内种有芦根、石斛等药材。后花园内有荷花池、假山、水榭、石桥和“二程”夫子殿(“二程”即明代河南的著名学者程颐和程灏)。这3个花园里都种有松柏、槐桑、杜仲之类药用的树木,浓荫蔽日,花坛内种有各种名花,是怀帮仕商避暑之胜地。

药王庙曾盛极一时,庙内有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物。据传庙内发生过3次大火灾,后大殿被焚后没有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861年),“二程”夫子殿曾重修。抗日战争武汉沦陷时期,庙内戏台和看台楼均被日本侵略军拆毁。覃怀会馆为了保护庙宇,在庙里办了覃怀小学,初办时只有两个班,抗战胜利后,陆续增添班次,改为完全小学,经费大部分靠收庙产房租开支。会馆成立董事会管理学校。武汉解放后,市民政局整顿会馆财产,成立慈善机构联合会(简称善会联),学校成为民办公助的学校。1956年,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改为公办药帮巷小学。

1951年,庙内文物全部交给善会联。“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内仅存的少数古代字画被一扫而空,造反派击毁1个石狮子和1条石龙。另1条石龙在改修药帮巷小学校舍时遭毁坏。仅存1个石狮子现存于药帮巷小学右侧1间民房里,3块地契碑记和雕凿有小狮花纹的1条石横梁在药帮巷小学后院内。

三、绍兴会馆

原址位于汉正街来祥里至石码头一带,为浙江绍兴商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始建,占地2000平方米,会馆建筑宏伟,梁柱均用白石,莹腻如玉。清末民初,毁于火灾,后重建。抗日战争武汉沦陷期间,日伪政府先后改为永安剧场和东亚剧院。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由业主段家生改为建国电影院。武汉解放后,院产收归公有,改名文化电影院。原休息室门外相峙而立1对石狮已不存在(据传整修房屋时就近埋于地下)。会馆门首原立有“高山仰止”碑,碑文为阳文石刻,由清代孝感闻均若书,今佚。

四、宝庆会馆

位于宝庆正街,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由湖南宝庆府(今湖南新亭、新化、邵阳、武岗等县)在汉商人修建,取名宝庆五属同乡会,俗称宝庆会馆。会馆为长方形,三进结构,坐西朝东。前门在今宝庆二街,后门在板厂一巷。大门上用麻石板雕刻“宝庆会馆”楷书大字,每字1尺见方。大门两侧是商店,为会馆所设。进大门是操场,为舞龙灯、演戏看戏之场所。操场后面是会馆办公楼,中间是大厅,两边2层木结构房屋。办公楼后边是天井,天井两侧是连接办公楼的楼房,天井后边是学校。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宝庆会馆重修,地址在宝庆正街。1953年,宝庆会馆拆除,修建了板厂二巷两边的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