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有人去世,过60岁的丧事称为“白喜事”,必用衣衾棺木装殓,一般为请8人组成的“八大脚”主持。出殡一般在人死3日前后,按照停尸3天、双日出殡的习俗而定。室内灵柩前挂白帐,灵位帐前设祭桌,桌上摆祭品,祭品两旁设童男童女。死者晚辈穿白衣孝服。出殡前请道士或僧人诵经“开路”三日,八大脚装殓,来宾吊唁。亲友吊唁送祭轴(布料、被单等祭礼),灵案和条幅一般由死者的女婿置办。早晨出柩(出殡),灵位或主牌(丧者遗像)随同出柩,途中撒纸钱,沿途有族人邻里亲友在宅旁路边摆设奠品饯别死者,或放鞭炮为死者送行,丧家赠巾绢还礼,孝子下跪叩谢。至墓地“吃灵饭”后,灵位或主牌由主妇抱回家安置于堂上。墓地先请风水先生或僧人道士选定,有的到祖坟山,由八大脚打井(挖墓穴)、下葬、包坟。葬后第三天,全家孝眷披麻带孝(民国时期有的改用青纱缠臂),到墓地焚化冥币、香、烛,给新坟培土,然后放鞭炮,叫作“复山”。每7天为1个“七”日,逢七“修斋”,满七(第49天)、百日、周年、2周年祭献先灵,有宾客参加。到3年(实际为27个月)焚灵,请礼生举行“释服”礼,送葬时带孝的亲眷全部参加,所有孝服、孝布(头巾)全部换掉,叫作“摇首巾”。至此,“守孝三年”孝期终止。20世纪50年代以后推行火葬,旧的丧葬程序和规矩简化许多,丧事仍请八大脚办理入殓出殡安葬事宜,革除“道场”,改为开追悼会或举办向遗体告别仪式。晚辈戴孝改穿孝服为佩戴孝袖章。袖章按旧时孝布不同颜色区分戴孝者辈份的习俗,子女辈佩戴黑布缀白花的袖章,孙辈的袖章为黑布缀红花,重孙辈的袖章为黑布缀绿花。单位来人只戴小白花祭奠死者。90年代兴起请乐队演奏,农村办丧事还唱戏、演节目。亲友和单位送丧礼一般送花圈和钱币,有的也送毛毯、羽绒被之类祭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