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旧时传统手工业习俗、工匠收徒习俗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日, 2023/12/17 - 23:06

清初,三镇市场发展,人口增加,产生一大批手工业工匠。或前为店铺后设作坊,自产自销,如《汉口竹枝词》所说“湖堤中段最繁冲,列市金工与木工”,或上门帮工,当街作业,被人称为“散匠”;或持本行工具到“穷汉市”,等人雇佣;也有走街串巷揽活干的工匠,如补碗匠、补锅匠、剃头匠、篾匠、锁匠等。

手工行当共有多少种,说法不一。三镇有三十六艺即“三缝、九佬、二十四匠”之说,较为全面。“三缝”指缝衣、缝蓑笠、织渔网;“九佬”指剃头、修脚、劁猪、阉鸡、屠户、制秤、补伞、磨剪铲刀、补缸补碗佬;“二十四匠”指金、银、铜、铁、锡、窑、石、瓦、木、漆、郁、弹、雕、画、扎、染、织、篾、箍、皮、文、塑、印、绣匠。

工匠有收徒授艺的传统,学徒通常经人介绍,由父母纳贽敬礼。书写契约内容有:“听凭师傅管教,伤残疾病,各安天命,与师傅无涉”、“学徒期间遵守三规五戒”等。“三规”是吃饭规、同行共事规和上班规;“五戒”为戒路边花(即女色)、戒过量酒、戒不义财、戒不明友、戒惹祸气。行礼饮酒后,即形成师徒关系,叫做“入山”。俗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要听从师傅使唤,主动承担师傅家的杂活。一般学徒期三年无工资,吃饭多由师傅负担。学徒期满称“出师”、“满师”或“出山”,有时还得为师傅白干一年,叫做“赠工酬师”。

如果满师后不能独立干活,可再拜高明师傅学一年半载,叫做“参师”。这阶段支取半薪,俗称“半做师傅”,在人们心目中其手艺是比师傅差一大截的。

谚云:“师傅引进门,修行靠各人。”学徒必须尊师勤学,起早贪黑,师傅才会传授“真经”。各行手艺都有基本功,如木匠拉锯、泥匠砌墙角、石匠使榔头、铁匠看火候、剃头匠磨刀剪等。故剃头匠有句顺口溜:“石头磨得两头低,走遍天下无人欺;石头磨得两头翘,走遍天下无人要。”

学徒期未满即自立门户干这一行的,俗称“贩挑子”。未从师的工匠称“剽学”。行规中对这两类人坚决抵制,不得对其招雇。

各行各匠干活,都有各自讲究和忌讳。木匠给人盖新宅,上梁需择吉日,挂红布、贴红纸联,内容多为“上梁恰逢黄道日,竖柱又遇紫微星”。上梁时,锣鼓鞭炮声不断,木匠师傅向围观众人扔糖包子、喜饼等;扛梁上梯,忌骑坐或跨越大梁;做门安窗主人在侧时,木匠要说“彩头”。建猪圈,主家招待面点,木匠要在圈栏里吃,寓今后猪不择食。木匠只能从圈门出进,不得跨栏行走,寓来日猪不会跳栏走失。泥、木匠施工中忌说“破口话”,如“歪”、“倒”、“塌”、“烧”等;工匠们即兴说些“彩头”,俗称“斗合子”。

民间尊师重道,有“无祖不成业,学艺必从师”之说。各行均敬奉自己的祖师爷,四时祭拜。如木匠、石匠拜鲁班,纺织业拜黄道婆,医生拜华佗,药业拜孙思邈,屠户拜张飞,酿酒业拜杜康,染房拜梅、葛二仙,铸造拜李老君,剃头匠拜罗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