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出任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厅长。1956年升任江苏省副省长。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奉献精神,终身未婚。她以艰苦朴素为荣为乐,多次帮助困难的师生和同事,曾经把家传的首饰全部变卖,凑足巨款送给50年代汉口洞庭街的程瑞芳老太太养老(程曾在金陵大学管理学生生活)。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在南京逝世。
缪恩钊
缪恩钊(1893—1959年),江苏常州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路矿学校教授、湖北华洋义赈会堤工工程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主任、汉口亚细亚工程部及美孚洋行建筑部工程师。
1929年3月,应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邀请担任珞珈山新校舍监造工程师、工程处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监督及部分结构、水暖设计。3月18日,带领助手沈中清及4名测工开始新校舍的测量绘图工作。从1933年3月开工一直持续到1938年3月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共完成图书馆、文学院、法学院、工学院、男女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食堂、体育馆、工厂、道路等大小工程30多项。在图书馆工程施工中,由于墙体砌砖方法不对,承重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缪要求施工单位采取补强措施,在大阅览室四角增加四对钢筋混凝土柱子才达到承重要求,这一补强措施使施工单位增加造价2万元。在他严格认真的技术监督下,保证了这些工程的施工质量,经过70多年的风雨,主体结构仍坚固如初。
学校西迁后,任土木工程系教授并兼任学校工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回珞珈山,兼任复校委员会委员及医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随武汉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调到长沙土建学院,后并入湖南大学。1959年逝于长沙。
杨树千
杨树千(1893—1972年),亦名先橘。祖籍湖北宜都,幼居武汉。系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之孙。1912年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5年毕业。又拜名医丁甘仁为师,出师后任上海广益中医院医师。1925年回汉,在武昌斗级营开设杨树千医寓,主内科,同时执教于湖北中医专门学校。1928年被选为武昌中医公会执行委员、武昌公安局和汉口公安局中医考试委员。1929年2月,为反对国民政府卫生部“废止中医中药”案,被推选为湖北代表,与范筱村、张丹樵、曾少达等人赴南京请愿。1930年任湖北国医分馆董事会董事。1938年返宜都继续行医,不久回汉,在满春路挂牌应诊。1945年任汉口中医公会执行委员。
武汉解放以后,历任武汉市卫生局中医考试委员、中医联合会及卫生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中医药学会副主任、武汉市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武汉市政协常委、江汉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同年调中国中医研究院任中医研究班副主任,担任中药剂学、内科学教学工作,1956年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1972年逝世。
陆继韩
陆继韩(1894—1958年),江夏(今武昌)人。出生世医之家,其父陆韵琴及长兄陆慕班、次兄陆叔如皆为名中医。1914年毕业于公立湖北法政专门学校,见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乃愤然放弃已学成的法律专业,笃志学医。精通内、妇、儿科,尤善治温病,脉案理法详备,立方遣药轻灵多变,取西医所长,融贯于祖国医学之中,为同仁称赞。1921年始,陆续在《中西医药杂志》上发表《外感论》、《伤寒论释义》等论著。1923年助冉雪峰创办湖北省中医专门学校,讲授内科学、伤寒论及温病学,颇多发微之处,深受学员欢迎。
1929年在武昌彭刘杨路挂牌开业,医名大振,求治者门为之堵。1933年被推选为中央国医馆湖北分馆第一届副馆长。1934年卢沟桥事变后,与医界同仁在武昌创办中医救护训练班,参与筹建湖北国医界抗敌后援会,组织中医界人士为抗日救亡服务。1947年再度当选湖北国医分馆副馆长。
建国后,被选为武汉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武汉市中医药学会主任委员,并受聘筹建武汉市中医医院。1956年出任武汉市中医医院第一任院长。曾被选为湖北省第二届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常委、中苏友好协会湖北分会理事。1958年逝世。
严士佳
严士佳(1894—1962年),字绂苹。黄冈(今武汉新洲)杨裴庙严家大湾人。1919年8月考取官费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职业教育理论,并到普渡农科大学学习养鸡、畜牧、食物等专业,3年后获美国职业教育硕士学位。1923年12月回国后即赴中华大学任教,半年后受聘任中华大学附中主任。1926年秋,北伐军进攻武昌,围城日久,中大停课。1928年5月,中华大学复校,应召返校任教务长,襄助陈时广延名师,扩招生员并拟订“成德、达材、独立、进取”八字校训,鼓励学生刻苦攻读,造福社会,一时教学相长,学风鼎盛。1938年武汉会战,学校西迁宜昌,后至重庆,严和全体师生奔波辗转7年,历尽坎坷艰辛,毫无怨言。1946年随中华大学迁回武昌。因人事纠纷,曾一度出任湖北大学专修班英文教员和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教务主任。不久又回中华大学任教务长,被选为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并代理校长职务1年多。
1950年新的校务委员会成立,严仍选任副主委职。1951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私立中华大学的国文、化学两系并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易名华中师范学院,今名华中师范大学),严任该校教育系教授兼校工会副主席、民盟华师分部副主委和省政协委员。主讲中国教育史和民办教育史,撰有《中国职业教育》、《中国农业职业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国荀子教育哲学思想》等专著,翻译有《欧洲国家主义与教育》等书。
赵师梅
赵师梅(1894—1984年),亦名学魁,湖北巴东楠木园乡人。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武昌昙华林中等工业学堂电机班。1910年加入共进会,任校内共进会代表。1911年春,受共进会领导人刘公之命,与堂弟赵学诗及陈磊仿制十八星旗20面。武昌首义前夕,任秘密交通员,起义当天赶往南湖,通知炮队配合进攻督署。后在汉阳防守战中负伤。黄兴组织战时总司令部,荐为总司令军需,并授予甲等功勋。1913年,孙中山向欧美派出首批留学生24名出国深造,赵被派往美国费城理海大学,专攻电机工程。1922年获美国理海大学机械电机科工学硕士学位和威伯尔奖。9月回沪,受孙中山接见。不久,回武昌筹办江汉大学。其后受聘任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师,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湖南大学教授。
1930年任国立武汉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讲授电工学、热力发动机高等数学等课程。曾任武大教授会主席、武大学生团体生活指导委员会委员,1939年为武大训导长。抗日战争初期,武大迁川,赵与校长王星拱一道,抵制国民党在武大建立区分部,保护进步教师缪朗山、杨东莼等。1942年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委员会嘉定分会会长。1945年受命回珞珈山接受校产。1946年任武大建设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
1953年院系调整,任华中工学院电机系教授,1958年任武汉工学院教授兼电机系主任。曾任武汉市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湖北省政协第四届委员,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顾问。他生活俭朴,常称:“邦有道,贫且贱不耻也。”晚年曾写信托请武大外语系美籍华裔教授许梅兰转交宋美龄,促其返故乡养老,将蒋介石墓迁葬家乡。1984年10月8日逝世。临终嘱将积蓄1万元人民币捐献武汉工学院,正式成立赵师梅教授奖学金。遗著有《铅电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