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阳生活过的外地历史名人
禹
禹(约前2277—前2213年)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夏代建立者,禹为姒姓、名文命,鲧之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四川石纽(今四川省北川县)人。
禹奉舜之命治理洪水,接受其父鲧的教训,改堵为导,决江疏河,艰苦卓绝,终于制扼洪魔。据典籍载,大禹治水成功在汉阳,《禹贡》有“大禹治水至于大别(今龟山)”,使“江、汉朝宗于海”之记载。相传,他在疏江导汉时,曾登上龟山,见山南与山北景物迥异,慨然感叹:“一山隔两景,真大别也。”龟山由此得名大别山。又传,他在龟山东麓种下的柏树,后人称作“禹柏”,并建禹柏亭。在今晴川阁周边,留有禹稷行宫、禹碑亭、朝宗亭、《禹柏》诗碑、赑质碑、禹功矶等古迹和遗址。
钟子期 伯牙
钟子期 生卒年不详。名徽,字子期,汉阳马鞍山(在今武汉市蔡甸区境内)人。传为春秋末楚国樵夫,随其父隐居山中,以打柴为生。懂音律,知乐理。钟子期是楚国著名音乐家钟仪的本家,从小耳濡目染,有很高的音乐修养,特别以善于听音乐而著称。相传曾隐居结庐于钟家山(今汉阳区钟家村一带)。
伯牙 生卒年不详。传为楚国郢都(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人,春秋时琴师。据传,伯牙在晋(都城在今山西曲沃西南)为官,来楚国修聘后,取道水路返晋。船停汉水边鼓琴,或志在高山,或意在流水。钟子期路过,听其琴声,深解其意,伯牙大为惊讶,二人遂结为知音,相约来年中秋相会。不久,钟子期积劳病死。次年中秋,伯牙归楚探亲,又来看望子期。久等不见,上岸寻找,才知子期已死。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灵前抚琴祭奠后,到昔日与子期相会弹琴之处断弦摔琴,从此不再抚琴。相传,琴断之处在今武汉市汉阳区西,古汉水流经地琴断口。后人为纪念伯牙、钟子期的友谊,在汉阳建有琴台。
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初为袁术属官,后为孙权所器重。
《三国志·吴书》载: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周瑜死后,鲁肃代其主军屯兵嘉鱼陆溪口,官拜汉昌太守,曾在大别山(龟山)筑城屯兵驻守。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
龟山昔日曾有座鲁肃庙(祠),后废。凤栖山(今凤凰山)上建造的鲁肃衣冠冢,始建于何年不祥。1955年因长江大桥配套工程建设所需,此墓碑迁至龟山。
祢衡
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年少有才辨,长于笔札。性刚傲物。曹操要见他,他称病不肯赴约。曹操召他为鼓史,大会宾客,欲当众侮辱他,反而被他羞辱。将祢衡转送到荆州,又为刘表所不容,后转至江夏太守黄祖处。因他讽刺黄祖是“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黄祖大怒,于东汉建安三年(198年)将其杀害,葬鹦鹉洲上。鹦鹉洲名系由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
黄祖
黄祖(?—208)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任江夏郡太守。建安二年,孙策大破黄祖于沙羡,黄祖率部退守却月城。建安四年,孙策大败刘勋于皖城(今安徽潜山一带),刘勋向黄祖发出援助请求。黄祖派其子黄射率水师5000人前往援助,被孙策打得大败。孙策“收得勋兵两千余人,船千艘”,乘胜直逼夏口,大破黄祖于却月城。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先锋吕蒙先打败黄祖水师,继而由凌统、董袭从陆路攻破却月城,黄祖逃亡时,被吕蒙枭将陈就追斩。
萧衍
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的建立者,称梁武帝。与沈约、谢眺、王融等并称“竟陵八友”。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中兴元年(501年),萧衍既克嘉湖,围攻鲁山(今汉阳龟山),孙乐祖以鲁山城降。萧衍于黑山(今汉阳赫山)北筑马骑城,在鲁山上筑汉口城(后称萧公城)以守鲁山。次年萧衍乘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国号梁。汉口城因而又名梁城。梁太清三年(549年),萧衍遭降臣侯景兵反,饥病而死。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唐天宝元年(742年),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加以“附逆”罪名受牵连,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及道真等县地)。途经江夏,与尚书郎张谓等泛舟汉阳城南湖,经张谓提议,李白赋诗作序,号南湖为“郎官湖”。上元元年(760年)再到江夏,写了《鹦鹉洲》诗,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他一生在湖北及汉阳往返上十次,与汉阳县尹王公、汉阳辅录事、沔州牧杜公等多人友情深厚,写下有关汉阳的《早春寄王汉阳》、《望汉阳柳色寄王宰》、《醉题王汉阳厅》、《寄王汉阳》、《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赠王汉阳》、《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等16首诗。汉阳民众怀念李白,立有太白祠、太白楼、清光亭,命名有太白巷、郎星巷等地名。
李仲芳
李仲芳 生卒年不详,字秀之,清河入。宋进士。曾任汉阳知军,在任三年,汉阳政通人和,社会秩序安定,汉阳监狱两年空无犯人。
张保雍
张保雍 生卒年不详,字粹之,蔡州(今河南蔡县)人。宋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升荆湖北路(治所在今湖北江陵)转运使。得知汉阳军骆兴京诬民侮辱巡检,判处为首者20余人以死刑,从犯达百余人。张即往审讯处理,20余名“主犯”得以不死,随从者皆赦免。汉阳县依江为城,江水泛滥,堤常坍毁,县府每年征调石工4000重修,汉阳、汉川两县之民深受其累。他亲往督修,仅征民工2000人。堤修复后,多年不坏。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谥号文忠。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天圣六年(1028年),欧阳修赴京师应举前,游学至汉阳,获翰林学士、汉阳知军胥偃学士的赏识。天圣八年冬,欧阳修随同胥偃赴京师汴梁应举,中进士。次年欧阳修与胥偃的女儿结婚。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曾先后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谭州制置使,官拜太尉。绍兴四年(1134年)起,任汉阳军制置使。绍兴八年作《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一首,希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相传,岳飞驻军汉阳,曾藏兵于翠微峰南约一里处的地方,此地后名为兵藏阁(今冰塘角);汉阳一村湾有老妇催其子前往河南为岳家军打探军情,此村湾后名为催子湾:岳飞曾在马沧湖滩放过马,该湖后名为马场湖:汉阳民众曾义捐物资帮岳家军,岳飞手书“精忠报国”四大字。民众在今汉阳报国巷内曾建有报国庵。
黄干
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闽县(今福建闽候)人。宋淳熙九年(1182年)娶朱熹二女儿为妻。嘉定元年至十年(1208—1217年),两任汉阳军知军。黄干刚上任时恰遇汉阳发生饥荒,他派人四出购粮7万余石,同时,开仓分甲乙丙丁四等赈济民众。荆湖制置司下令,调汉阳军之粮而且禁止汉阳军买粮,黄干不从,并比照援鄂州之例,向制置司申请购进粮,饥民才无后患。邻郡灾民,扶老携幼逃荒到汉阳军,他一视同仁,至次年春,民愿归者贷以粮,不愿归者筑屋定居。灾荒过后,立即兴办教育,在汉阳县治后凤栖山建筑校舍,立周、程、游、朱四先生(周敦颐、程颢、程颐、游酢、朱熹)祠。江汉学者纷纷前来就学。黄干在汉阳有讲章,有疏草诸稿。明嘉靖初,汉阳知县石诠将其付印,题为《勉斋先生政教录》。明弘治时,将四先生祠增黄干,名六先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