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在武昌文化学院当校工时,结识来汉讲学的陈独秀,同年秋,出席武汉共产党支部成立会议,为支部内唯一工人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工人党员。之后,对汉口人力车、码头工人及武昌织布局等工人中展开调查,将调查情况在《新青年》上发表。
1921年12月1日,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自发为薪酬举行罢工。郑受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派遣,深入一线,了解情况。1923年2月,参与领导武汉地区工人支援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后潜乡避难,与党组织失掉联系,后仍回文华学院当校工以维持生计。抗日战争时期颠沛流离,仍参与抗日活动。1946年回汉,鼓励青年学生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建立后,自食其力。1959年由武昌大东门合作摊亭退休。1962年随下放农村之幼子去潜江,1966年11月15日在潜江病逝。
周苍柏
周苍柏(1888—1970),祖籍江西乐平,后迁居江夏县城,系武汉第一家民族工业周恒顺机器厂之孙辈,其父亦为汉阳电气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后又为汉口总商会常务委员,是武汉工商界有声望受尊敬的实力人物。周苍柏小学毕业后考入武昌文华学堂,读书期间即入同盟会。因为参与学潮,为当局通缉,避上海南洋公学读书,毕业后由兄长资助自费赴美留学,获商学士学位。
1917年,周苍柏由美回国,先后当过小职员,开过小商行。之后,受邀主持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行员训练班的教育培训,运用在国外学到的现代西方银行管理知识,成功地培训了一批银行人才,在银行界崭露头角。为拓展银行业务,周苍柏建议在九省通衢的汉口建立分行,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批准,周领衔筹办汉口分行,周亲自督建银行大楼,招募选用一批有文化知识的青年,主持银行业务培训,这批青年后来成为武汉乃至湖北银行界的主要骨干力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开行后,周因揽存有方,恪守信用,银行存款量很快增加。不几年,周即由分行副行长擢升为行长。1926年秋,周妥善处理银行挤兑金融风潮,奠定了上海储蓄银行在武汉的地位,周亦成为享誉湖北的大银行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积极支援抗日。其长女周小燕由上海国立音专回到武汉,组织武汉合唱团,进行抗日宣传;其小儿子中学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保卫大武汉时期,联系青年学生组织剧团,自任导演,自编剧目,到各地巡回演出,18岁时因劳累成疾去世。武汉沦陷后,相继在重庆,陕西等地办实业。1943年经陈诚请,在湖北省政府任职,采取增设省银行分支机构、扩展业务、兴办各类工厂等办法,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物价,保证公务人员的基本生活,其所为在全国影响较大,各省多有仿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苍柏出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署长,先后救济中原军区李先念部队药品、奶粉、粮食等物资。1947年,赋闲家居,婉辞陈诚之邀。旋又移家上海,闭门谢客。在汉期间,于黎黄陂路黄陂村内建有别墅,又称周公馆。
1949年9月,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轻工业部副部长、工业部副部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湖北省第一届至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湖北省工商联合会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1970年在北京病逝,葬八宝山革命公墓。
施洋
施洋(1889—1923),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湖北竹山桂树村人。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
1907年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毕业后转入郧阳农业中学。1912年返乡办学,以成绩显著扬名,被委为县农务会会长、宣讲员。1914年考入湖北警察学校,毕业后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取得律师证书。
1919年春在武汉执律师业。援助“五四”运动爱国学生,在大智门外举行的追悼京汉两地捐躯学生的大会上,代表武汉18团体宣读祭文,泪随声坠,引发全场痛哭。1921年5月指导汉口人力车工人反抗车行加租的罢工斗争。10月参加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12月,施与林育南领导汉口人力车工人再掀反加租罢工,建立汉口租界人力车夫工会,受聘为该工会最高顾问和对外全权代表,起草《罢工宣言》、《告各界父老兄弟姐妹书》,提出成立车夫会,取消加租议案,减租等3项要求,以胜利告终。
1922年1月,协助项英建立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因其“极能为劳动界谋利益,劳动界视之如明星”,其他一些工人俱乐部或工会皆聘施为法律顾问,并称之为“劳工律师”。1922年6月经许白昊、项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底与林育南等组建武汉工团联合会。不久,即参与领导粤汉铁路武(昌)长(沙)段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与林育南等出席在郑州召开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发表演说。2月4日京汉铁路总同盟大罢工开始后,施编写总罢工《号外》,争取各界同情,壮大罢工声势。2月7日吴佩孚、萧耀南对“二七”大罢工实施镇压,是日晚,施于汉口皮业巷所(今汉口佳丽广场处)遭逮捕,被关押湖北陆军监狱,庭审中,据理力辩,义正辞严。2月15日晨在武昌洪山脚下被枪杀,遗体为人力车夫工会收殓,安葬于武昌宾阳门外洪山北麓,立“施洋先生之墓”为记。
1953年,武汉市总工会将烈士陵墓迁洪山重建,并塑半身像于墓前,董必武为陵园题词。每年清明,各界人士前往祭奠。
许白昊
许白昊(1889—1928),原名许权民,字北浩,笔名许可、白天、复旦,湖北应城人。1922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奉调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是年夏至次年春,积极参加领导武汉各业工人的经济斗争和工会运动,先后当选为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秘书主任、委员长。
1923年2月,出席在郑州召开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2月4日京汉铁路全路总罢工,即与陈潭秋、林育南等一起领导武汉各革命团体积极声援。6日,在汉口江岸京汉铁路总工会驻地举行慰问大会,在会上发表学说。并率领群众举行大游行。二七惨案发生后,主持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所属各工会举行总同盟罢工。罢工遭军阀镇压失败,许被悬赏通缉,仍坚持地下斗争,担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1924年春,任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到汉口英租界电灯厂做工,开展地下工作,被当局察觉,至厂抓捕,幸而逃脱。同年5月,中共汉口地委机关遭破坏被捕,押往洛阳,被判10年监禁,数月后,乘吴佩孚政治、军事失利之机出狱。
1925年初春复到武汉,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先后指挥汉口人力车业、英美烟厂、英商电厂、火柴厂5万余工人罢工。同年,在《向导》上陆续发表《武汉工人遭受的厄运》、《北伐前夕的武汉工潮》等文章,向社会披露工人在军阀统治下的生活和武汉工潮真相,争取各界人士同情。
1926年5月,任中共湖北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率武汉工人代表团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返汉后,组织建立工人纠察队及码头工人运输队、人力车工人向导队、铁路工人特别行动组等工人组织。10月,当选为湖北全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
1927年“一·三”惨案发生后,即与李立三、刘少奇等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是日晚,参加省总代表大会紧急会议,提出对英斗争6项条件。5月,任30万市民追悼“一·三”惨案死难同胞暨反英示威大会主席团成员,会后率领群众冒雨大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