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女方家也是两顿饭,一顿饸饸米糕,一顿席面则。饭罢,发轿越早越好(特别是一个村有两家嫁女的,抢先发轿),但有的女方家因种种原因,比如说定亲时说下的东西缺这少那,新娘的衣服件数少,某些礼规不到位等原因,迟迟不发轿,这时男方迎亲主事人只好苦苦催求,想尽千方百计答应女方家提出的一切条件才罢。女方家送亲的,俗称“送人的”“送女客的”人数要多于迎亲人数的一半并也是双数,一般也是哥嫂、叔婶、舅妗、姐夫、姐姐及姑夫、姨夫、弟弟等,临行前双方主事人在吹手的吹奏下来在桌前进行过礼,俗称“装茶饭”(给有关亲戚拿的礼品,)这时相互之间该兑的兑(相互顶替),该拿的拿,给迎亲婆姨每人八个小馍头,八片肉,一对酒盅,两双红筷子,俗称“举顶”;及迎亲婆姨及娃娃些迎亲礼,俗称“起发”,钱数由自己而定,一般都是偶数,娃娃是大人的一半(若不带娃娃或还未生娃娃者都要一律相待),完毕双方看酒、作拜(行礼),并相互道谢几句客气话。发轿前迎亲的外家要把女方家所有嫁妆(并在嫁妆的箱子内放上盆、碗、筷、若干钱,俗称“扣轿盆”、“扣轿碗”、“坠箱钱”。坠箱钱要对迎亲人保密,到了男方家当众亮箱解底炫耀女家光彩,坠箱钱女方家有多少,男方家也照样给添多少,俗称“添箱钱”,并照样给“米面袋”、“添油瓶”添些相同的东西,再由迎亲人拿回男方家,象征新婚夫妇一世不缺吃喝,生活幸福)全部装到牲口的驮子或汽车上,一切准备就绪,女方家管事人喊“起轿”后,炮手鸣炮三声,吹鼓手唢呐高奏,男方外家迎亲人拉上驮嫁妆的牲畜或者押上车上路了,然后新娘由婶、姑、姨等至亲老者携扶上轿(牲畜、车)。昔日新娘上轿后一路不得下轿,所以,故须提前减食,有的地方新娘离别时哭哭啼啼上轿,但这不犯忌讳,是一种习俗。以前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娃娃,在媒人的穿针引线下,猛然要离开生她养她的父母及一块生活的兄弟姐妹,到—个陌生的家庭和一名连面都没见过的男人要生活在一起,心里多么难受,所以,顿生伤心悲痛,泪水满面。这种行为当时人们都能理解,久而久之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风俗。现在人们反认为是大吉大利,并说新娘哭的越响,婆家就越有财,同时也深表母女之情,所以有的故作假哭,如不哭也会遭另人笑话,不少地区还流传有《哭嫁歌》,这里略举一首,供大家欣赏:
轿一顶,喇叭响,女儿出嫁到他乡,
鼻一把,泪两行,心里实在很难怅。
叫声爹,喊声娘,你养女儿没下场,
竹篮担水两头空,深更半夜一场梦。
谁知饭凉菜又冷,谁知下雨又刮风。
有病谁在跟前盛,没衣谁人给你缝。‘
思思思来想想想,越思越想越难怅。
今生今世也难忘,忘不了我的亲爹娘。
现在社会改革了,自由恋爱,本来是不伤心之事,没必要要落泪,但女娃娃心里总是忆前三想后四地,心里多少有些反常现象,稍不顺心,就会伤心落泪,这也是哭的另一个方面。
随后迎亲、送亲的妇女先后骑牲畜或者上车辆,迎送亲的人员是这样排列的;前边是吹鼓手吹奏开路,后跟迎亲的,接着新娘(如有新郎迎亲,新娘新郎肩并肩、手挽手同行),最后是送亲的(先女后男),如果乱了套人们会耻笑。吹鼓手过村遇镇同样要掌号吹打,否则人们便会说些不吉利的话语。过路村庄无论有男女那一方亲戚或朋友,以前主人便会端上放有酒壶、酒盅、小菜碟的盘子站在路旁给迎送亲的亲戚倒酒看盅、行礼作拜,而现在有的发(给)上一回纸烟;有的甚至熬上一锅米汤让亲戚解渴,俗称“重路”。事情过后事主家须给重路者两碟杂饭(每碟八个红点小馍)。有时在迎亲途中还会相遇其他人家迎亲,在这种情况下,新娘双方必须相互兑换早以准备好的小礼品,这是礼节,也是礼仪,然后按交通规则各行其道,但有部分横者为了抢走上道,互不相让,引起吵嘴,严重者甚至引起打群架的现象,把一个红火热闹的迎亲场面刹时变成惨恶血迹的战场,有的新郎新娘当晚入不了洞房,便入了想不到的病房或班房(监狱),严重者会命归黄天。路途若遇到古庙、坟墓、大石、老树、险崖、井等,迎人的在此处张贴红纸方帖进行禳解,如遇上出殡的新娘要盖脸而过,迎、送亲的都会说:“今天吉祥,遇上财宝啦!”
再说男方家迎亲的这一天也叫正日子,一般两顿饭,早饭是米糕烩菜,吃饭时在窑内设一炕桌,端上糕,备上菜,先请外家人吃罢后其他人谁到谁吃,俗称“乱饭”。早饭之后,随即是“上礼”,也称“行礼”。上礼设有礼房,在房内设一张备有烟酒、两个小菜碟、两个酒壶、酒盅及大红礼簿的小桌子,上礼开始由总管一一请叫,并给上礼者一盒(支)烟,看一盅酒,然后上礼先生在礼薄上依次登记。上礼的顺序是先介绍人,后至亲,户家,最后是宾客。介绍人上礼钱数不限事情过后全部退还,至亲上礼外家为先,礼也最重,其它人再有钱也不得越过,后姑家、姨家、姐家及表姐表弟,同辈至亲上礼时,要事先到一块互相商量一番,照前顾后不能哄抬(乱来),但往往有部分冒凉(二杆子)有意“日弄”别人,随意提高礼钱,闹得互相之间恼怒不欢,甚至出现矛盾,亲与亲之间结下冤仇,这样会得到众人的反对,真是“钱舍了,人惹了”,户家上礼按大小辈排列,最后是朋亲。朋亲上礼没有规定随到随上,其数目不讲多与少,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礼上完后由上礼先生把所有上礼人的名字及钱数抄于一大红纸贴至院内或新房的窗上让所有的亲朋观看。
上礼完毕,接着第二顿饭开始,这顿饭与前两顿饭就不同了,有规有矩,一般男一桌,女一席,先外家,后其它亲朋,每桌八人(也有十人),大人小孩一律同待,如有行吃讨饭的也要另设一席,以客相待,取吉利,图名声。现在一般都先设酒宴,俗称“撒酒场”,后吃饭,酒场设八个菜碟,男的一般喝白酒、啤酒,妇女、儿童喝甜酒、饮料,能喝者尽量饮不限制,你敬我,我敬你,“杠子”、“老虎”、“五魁手”(均系猜拳中的口诀),喝的醉倒几个,认为事情也就过好了。酒场解散,随后就上八碗(席面子),有的地方讲究猪、羊、鸡、鱼肉都齐全;有的地方讲究吃大块肉(炖肉圪瘩);还有的地方讲究吃添席(桌上肉块完了就继续往上添),无论那种形式都以猪肉为主,一般不吃狗、驴、骡、马肉,主食是馒头、大米饭,赶迎送客的回来之前,家中的客人及自家全部要吃毕就绪。
迎送亲的人员一般黄昏进村,进村前吹鼓手当然也要放炮、掌号报讯,进村后要缓行慢走,有部分好事者便会拿一条板凳,在板凳上放几盒纸烟,横拦于当路,俗称“拦路”、“挡路”,这时吹手们也是献艺夸能的时候,总要吹了一牌又一牌,奏了一曲又一曲,一般有大摆队、将军令、情歌、信天游及流行歌曲等,反正吹的花样越多越好,吹的众人心满意足或时辰已晚才放行。迎亲队伍临进院前主家用被子把家中的石磨、石碾全部盖住,意避青龙白虎之邪。男方也要用“接路”的方式来接迎送女客的亲戚。花轿落院后新娘由婶娘们搀扶下轿(车),现在有的地方新娘临进院时新郎将新娘直接背回新房。吹手一人手持长号,走进帐房(洞房)窑后从里到外进行掌号,俗称“重帐”,出帐房后将门上吊的钱顺手解走,俗称“重帐钱”,这时还有人会前来送喜,俗称“念喜”(本书已有介绍)。迎亲客的把送女客的接入早已准备好的窑内洗脸,倒茶,递烟,诚心招待。
新娘下轿后,首先是“拜天地”也称“拜堂”。拜天地在新房的院内铺一块席子,席上铺两条新毡,在准备好的桌子上放一盛满米的斗,米斗上插一根缠红布的尺子、一杆秤和一个猪尾巴及干草节、红枣、铜钱、弓箭等,新郎、新娘佩戴大红花肩并肩同站于桌前,在总管先生的指挥下,即“一拜天,二天地,三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男作揖,女双手抱在肚的左边略低头,向天、地、祖宗牌位和坐在香案两侧的公婆三叩首,有的地方还有“拜天地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