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先人祭祀仪式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一, 2022/09/05 - 00:15

祭礼的最早记载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它包括供奉神鬼、精灵及祖先的各种迷信仪式,是一种宗教活动。现代仍有各种祭祀活动存在,但大多已成为一种感情寄托的方式或民族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河南民间祭祀有新丧祭祀、先人祭祀和民间神祇祭祀以及四时对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水火等的祭祀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礼日益简化。但至80年代仍然有许多祭仪或准祭仪或变型祭仪存在于民间。

先人祭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河南民间对祖先的祭祀活动,多随岁时节日进行。凡四时节日,要向祖先行祭,以示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如农历正月初一日,各地民间都要设供品于中堂;河南满族要按辈次排列,向祖先跪拜称“敬祖”。清明节时要用纸条挂于坟上,并设馔跪拜,俗称“上坟”;族大者要聚族拜扫;农历十月一日,家家要备油食等供于墓前并烧五色纸,俗称“送寒衣”。平日遇先人生卒忌辰,也要作供献祭。在偃师一带,凡行墓祭,女子多坐于墓前高声痛哭一阵,即使久丧者,亦所不免。农历六月六日、七月十五日行墓祭者过去也很多。河南满族人要在六月六日把屋里墙柜里的祖先皮塑和骨灰请出来在太阳下晒,称“晒祖”。至冬至前后,同姓氏人家中之男人,要聚集一起在天亮时祭奠祖先,祭祀时要灭一下灯,并行三叩头礼。祭后,所供祭品要在三天内吃完。50年代后,先人祭祀活动主要见于清明节和十月一。民国及其以前,“凡得功名官职或者膺封受爵必焚黄墓侧,告于始祖,谓之‘拜坟’”。

民国以后,民间一家如遇喜庆之事,也多设供以飨祖先。专门为此而献祭墓侧者已很少见。河南民间平日来了客人或改善生活时,也都要把客人所带礼品和改善生活的食品,先向祖宗牌位“供香”,然后家人方食用。

分类标签: 文化, 祭祀,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