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礼仪

renwen 提交于 周日, 2022/09/04 - 23:33

火葬礼仪源于上古,宋元最盛。在现代,它又作为新的葬俗冲击着人们头脑中残存的封建迷信中的所谓“全尸”观念。

(一)火化场,大都为现代型的火化场,设在市县郊区幽雅之地,场院内设有追悼大厅,供开追悼会和进行遗体告别使用。火化炉一般和大厅相连,设在厅后;厅后还设有安置死者遗体的“停灵室”以及为死者净身、穿衣和面部化装的“整容室”。与大厅相连的前部左右侧设有家属休息室、骨灰盒挑选室以及为死者遗属和亲友提供服务的设施,诸如追悼会挽联书写的笔墨、纸砚以及花圈、黑纱、白花租赁等的服务室,骨灰盒挑选室所供应的骨灰盒有精制细刻的木制品,也有雅致精美的瓷制品,其品位有高、中、低各档,遗属可依其经济条件挑选。郑州等火化场还有存放死者骨灰的骨灰盒存放室,人称“骨灰堂”。大多数火化场均配有接运死者遗体的火葬车,车上既能装载死者遗体,又能乘坐护送死者遗体的亲属,科学、卫生。火化场院内,苍松翠柏,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气氛肃穆。

(二)火葬形式人死后,家属在报丧、通知亲友的同时,通过电话告知火化场。火化场按约定时间派火葬车前往接运,也有家属自己直接将遗体送往火化场的。遗体安放于停灵室或整容室,由火化场整容人员为其净身、穿衣或进行面部化装。整容后按照火化场与遗属的商定,在预先安排好的时间移入追悼大厅配有玻璃棺罩的遗体床上,周围以鲜花相拥簇,然后举行遗属及亲友的瞻仰、追悼和告别仪式。一般由领导或长者致悼词或介绍生平,民间多有子女致悼词,以追念死者生前事迹和表述遗属怀念情谊。追悼会所行仪礼如下:1、追悼会开始,全体肃立,奏哀乐;2、默哀(一般静默三分钟);3、献花圈、致悼词;4、行三鞠躬礼;5、向遗体告别(在哀乐声中进行)。不开追悼会而只行“告别仪式”者,所行礼仪为:1、全体肃立、默哀;2、行三鞠躬礼;3、向遗体告别(在哀乐声中进行)。

向遗体告别时,参加追悼或告别的亲朋故友同事等绕遗体一周,俗称“行告别礼”,然后向守于遗体一侧的遗属表示慰问。最后,遗属再向死者行告别礼。各项仪礼后,骨灰置入家属事先选好的骨灰盒中。并根据遗属的意见或寄放火化场的骨灰堂中,或带回自己安置。民间多按土葬埋入墓中,也有遵嘱撒向山河故土的。

举行火化礼仪时,遗属大多在左臂上戴一黑布圈,俗称“黑袖箍”。有自制的,也有租赁火化场的。自制之袖箍上多绣一“孝”字或“悼”字,由死者子女等直系亲属佩带,一般多戴至“百天”。也有穿孝衣者。参加吊唁的其他亲属、朋友多在举行仪礼时佩带袖箍或胸前戴朵小白花作为哀思怀念的标记。

(三)葬后仪礼火化后,遗属向参加吊唁的亲友挨门致“谢孝”礼,亲友也再次对遗属表示哀悼和安慰。

骨灰存放火化场骨灰堂的死者周年时,子女亲属多到骨灰堂献小花圈致礼,以示对死者的怀念。

分类标签: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