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铁塔介绍(祐国寺塔 开封市旅游景点)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2/11/23 - 22:01

祐国寺塔(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为八角十三层仿楼阁式琉璃塔,地面以上部分高55.08米,因其外壁镶嵌的褐色硫璃砖与铁色相似,民间称其为“铁塔”。

该塔整体造型秀丽挺拔,琉璃构件光彩亮丽,整个塔身由下至上逐层递减,形成自然收分,呈现出宋代佛塔刚劲有力的轮廓特征。塔身采用许多结构砖,砖与砖之间有槽有眼,互相咬合,严密合缝,砖的形状达28种之多.外壁装饰有飞天,降龙,麒麟,伎乐等五十多种图案。

开封铁塔

铁塔自建成以来历经无数次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具有很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1961年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祐国寺塔(铁塔)的保护管理机构是开封市铁塔公园。开封铁塔公园是隶属于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的事业单位,铁塔公园位于开封市区内东北隅,于1955年正式建园,是开封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隅。北齐天保十年(559年)曾在铁塔一带创建独居寺。唐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东封泰山归来,途经汴州(今开封),改名为封禅寺。宋开宝三年(970年),又改为开宝寺。此后,寺院扩建,设有福胜、等觉、上方、永安等24个禅院。开宝寺是当时东京四大寺院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寺内设礼部贡院,考试全国举子。寺院名声很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许多外国佛教徒远来瞻礼。北宋末年,开宝寺毁于战火。金代重修寺院时改名光教寺,元代称上方寺,明代改名祐国寺,清代改名大延寿甘露寺。

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十三层,高360尺,是为供奉佛舍利而建。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竣工于端拱二年(989年)。负责监造者是北宋有名的建筑大师喻浩(皓)。

因该塔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赐名福胜塔。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因塔顶相轮放光,又被赐名灵感塔。这座高大佛塔仅存世56年,于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被雷火焚毁。皇祐元年(1049年),宋仁宗下诏重建开宝寺塔。重建时塔址从福胜院移到上方院内,塔名仍称灵感塔,也称上方寺塔,又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瓦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铁塔雄浑挺拔,建筑精妙,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建造铁塔时,针对木塔易于失火和不耐风雨侵蚀的缺陷,集思广益地设计出各种仿木塔结构的琉璃构件。这种琉璃构件具有优良的防水隔热性能,不仅耐风雨侵蚀而且色泽鲜艳,既保持了木塔精巧秀丽的造型,又避免了易燃易腐的不足。

铁塔平面作等边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2009年3月测得铁塔高出地面55.089米。塔的外壁除圭形门和八面转角所用的倚柱外,以平用丁砖和带长槽的立用丁砖组成一个框框,中间镶上长方形的立用顺砖,这样便组成了外壁的基本结构。塔身各层檐部是以"重抄计心五铺作"斗拱承托。从底层到十三层斗拱规格相同。补间铺作较密,泥道拱和瓜子拱都相互联接在一起,在拱头相交处均施平盘斗,补间均未施令拱,骑槽檐拱上的交互斗直接承托撩檐枋。

檐枋之上的瓦坡不分筒瓦、板瓦,而以特制的平砖代之。但檐头饰以龙纹圆瓦当和饰以莲瓣形的重唇板瓦,这两种瓦仅前端为瓦状,后部皆为长方形砖。塔檐的转角处撩檐枋相交呈八字形,相交处置蝉形老角梁。梁两侧有升头木(砖),用以挑角。老角梁上为两块牛腿形的子角梁砖,其端安有套兽。各层八角垂脊较短。前有卧姿麒麟(脊兽),后有嫔伽像。砖檐坡上有博脊,皆用绿条砖两层和抹头砖一层砌成,博脊上为平座斗拱。十三层檐上为八角攒尖塔顶。八条垂脊各以盖脊筒瓦,抹角条砖五行组成,在八条垂脊之上端有一层低矮的莲座,其上置铜质宝瓶。

整个塔身由下至上逐层递减(底层每面阔为4.16米)形成自然的收分,呈现出秀丽舒畅的轮廓。基层塔身东、西、南、北各辟一室,门以叠涩手法作圭形尖顶,东、西、南三面为洞室,唯北门设砖梯(共168级)可环绕塔心柱盘旋升至塔顶。塔身层层八面开窗,一层南,二层西,三层北,四层东,依次类推为明窗,其余皆为盲窗。这些明窗的设计不仅为了采光、通风、瞭望之用,而且起到了调节缓和强大风力的作用。支撑铁塔的核心力量是粗壮的塔心柱。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蹬道与塔心柱紧密衔接,成为一体,形成了强有力的抗震体系。

塔身外壁镶的花纹砖有50余种,计有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立僧、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图案。这些精美的图案是研究宋代雕刻、塑造艺术的珍贵资料。塔的内部,根据不同部位,又有许多形状和大小不同的"结构砖",结构砖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眼,安到一起,正好合缝。

铁塔自建成至今900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曾经历了地震37次,水患15次,暴风18次,暴雨17次,冰雹10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现从塔内外所见琉璃砖及佛像砖上的铭文记载可见,于宋治平四年(1067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明万历六年(1578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进行过多次修葺。以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修葺工程为最大。因为洪水的淹没,铁塔的基座仍埋地下。据清初记载:"塔下有八棱方池,垫为平地","城东铁塔之根,刨土直下丈余始见故址"。

1938年,日军入侵中原,围困开封城时用大炮向塔身袭击数百发,从第四层到第十三层各级檐角及塔壁均有损坏,第八、第铁塔一角铁塔秋韵铁塔佛砖知止亭修建前的铁塔和接引佛九层尤为严重,塔顶宝瓶遭飞机袭击中弹60余发。到建国前夕,铁塔满身创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由文化部拨专款对铁塔进行全面整修。铁塔的面砖构件,由宋代磁州窑的故地河北邯郸彭城日用陶瓷厂烧制。1957年6月11日动工,10月竣工,修复了全部损坏部分,配齐了104个风铃,塔顶新设了避雷针,每层洞门加设护栏。第一层磴道修整后,两旁添置了扶手并安装了照明灯。并将附近原森林公园连在一起,开辟为铁塔公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造了接引佛殿、公园大门、"天下第一塔"石碑、铁塔嬗变艺术宫、福胜院、喻浩纪念亭、何公轩等建筑。另外,1986年、1991年、2002年、2009年市文物部门分别对铁塔进行了测绘与维修等。园内苍松翠柏,绿树柳茵,是开封城内较大规模的园林风景区之一。

1961年3月,铁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