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发现大型商朝墓地 成研究岭南文明进程新材料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16-08-23
南方日报讯(记者/蒋才虎 通讯员/程学勇 刘锁强)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凹头村发现大型商朝墓地,截至目前,已清理墓葬35座,出土陶器与石器等各类随葬器物250余件。考古学家称,这是继深圳屋背岭遗址之后,在广东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商代墓地,是广东地区先秦考古重要新发现,出土的文物资料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广东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谱系,为深入研究先秦时期华南地区及广东境内不同区域的考古学文化传播与交流、岭南早期社会文明进程等增添了极为重要的新材料。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表明:东源县船塘镇凹头村发现的墓地为龙尾排遗址,地处粤北东江流域上游、灯塔盆地东部。为配合汕昆高速工程建设,从今年1 月开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东源县博物馆对这一遗址开展抢救发掘。
龙尾排为地势低缓的山前侵蚀台地,海拔高度180 米,相对高度30 米,南倚山地,东距东江二级支流船塘河约1000米。发掘区位于坡顶北部,揭露面积近1000 平米。本次考古发掘未发现墓内人体骨骸,未发现能提供鉴定墓主性别、年龄与葬式等情况的遗存,亦未发现明确葬具迹象。东、西两区墓葬的随葬器物有所不同:西区随葬品数量相对丰富,多数随葬器物4件至7件,部分墓葬超过10件;除豆、罐与钵等陶器组合外,随葬纺轮的现象较为常见;随葬石器者3例。东区多数墓葬随葬品数量均较少,有多座墓仅有一两件随葬品;基本见不着随葬陶纺轮的现象,但随葬石器者超过半数;随葬陶器同样以豆、罐、钵等圈足器与凹底器为主,另有零星残袋足与锥形足;陶豆在随葬品组合中的比重相对略低,西区少见的粗把豆在东区则较多见。
初步研究表明,与东江流域以东的榕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地商代遗存相比较,龙尾排遗址墓葬具有该时期遗存的某些共性,亦表现有明显的独特性而异于以往所见广东商时期墓葬材料:
——龙尾排所发现墓葬虽同样多为小型土坑墓,但相较深圳屋背岭、普宁后山等遗址,其随葬品数量相对较多、器物类型更为丰富,单个墓葬随葬大量陶纺轮或石锛的现象在广东同时期遗存中尤为罕见;
——高柄陶豆占龙尾排遗址出土陶器数量近四成,集中出土如此数量众多、型式多样的陶豆,在岭南先秦遗址中极其罕见。陶豆作为墓葬随葬品组合中占据首要地位的大宗器物,更是迄今唯一发现;
——遗址出土文化遗物反映了广东本土商代遗存的类型特征,也反映出外来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考虑到灯塔盆地的重要地理位置(连接南岭山地与东江中下游腹地、粤东与粤北地区),龙尾排商代大型墓地所代表的文化及族群,在不同区域考古学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龙尾排遗址东、西两区在随葬品组合上表现出某种差异性,尤其陶纺轮与石锛作为性别区分或生产分工意义的特殊器物,在同一墓地不同片区墓葬中的使用具有明显分化。研究人员据此初步推断其作为大型公共墓地可能存在基于性别与社会分工的规划。如有更多材料证实这一推断,对于研究该时期本地区的丧葬习俗、社会经济形态及社会复杂化程度无疑深具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