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硚口区出生或生活过的历史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3/12/12 - 23:43

孙荣章(1916—1987年)河北钜鹿(今平乡)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九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调武汉市直属工厂任党委副书记,后任市委企业部重工业处处长。1952年2月至1954年10月先后任硚口区委代理书记、区长。此后任汉南区委第一书记兼武汉市纪委委员、市卫生局局长兼党组书记、武东工业区新厂副厂长、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市轻工业局党委书记、“五七”干校书记政委、化工局局长、江岸区委副书记兼市委常委、市科委主任、市委常委等职,1979年12月任副市长、省科协主席等职。1987年病逝。

陈福成(1936—1987年)祖籍广东四平,生于新加坡。1957年2月回国。1960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附中。1963年,到大通巷小学任教。20世纪60年代末,他挑选韩爱萍、田秉毅等一批小队员,组建大通巷小学羽毛球队。至1985年,经他挑选、培育的孔庆霞、饶宝健等25名羽毛球幼苗进入湖北省羽毛球队,占省队队员的80%。70年代,湖北省为国家羽毛球队共输送36名队员,其中韩爱萍、田秉毅、杨克森、尚幅梅和林书惠等5名都曾是他的学生。1978年,他成为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上受表彰的业余教练之一。同年,被湖北省体委批准为国家一级羽毛球裁判。1986年,被国家体委追授为传统项目学校优秀教练。1987年病逝。

王振武(1939—1987年)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家住石码头正巷44号。歌词家和剧作家。1974年,在武汉歌舞剧院从事歌词和剧本创作。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1981年发表于武汉《芳草》文学月刊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篓春茶》,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为武汉作家首次在全国评奖中获奖。之后,他不断发表作品。1984年,他突然中风,在病中仍坚持写作。1987年2月病逝后,《文艺报》发表了关于他生活和创作的报告文学以示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小说集《新姑娘上路》。

李赋京(1900—1988年)陕西蒲城人。民国九年(192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学校,同年赴德国留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开始从事血吸虫病工作研究,民国二十五年在安徽省实地考察中发现了钉螺新种,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经鉴定正式命名为“李氏钉螺”。学校迁汉后,他深入湖北省血吸虫疫病区,探索灭螺方法,先后发表《钉螺的解剖和比较解剖》等学术论文10多篇,是中国钉螺研究的著名专家。他长期担任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授。建国后,曾任中南同济医学院解剖学馆主任兼教务长,武汉中医进修学院教授。

王德敏(1913—1988年)字子勉,湖北崇阳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在四川江安县国立女中、永安县国立十六中、合江县国立女中任教,并应聘为合江县国立女中教务主任。民国三十七年在硚口第二女子中学任教。建国后当选为校务委员,为驻军战士补习文化,受到登报表扬。1958年至1976年任武汉市政协委员,1963年晋升为中学一级物理教师。他潜心教育教学,钻研业务,自制大批教具,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理论易为学生理解和应用,其教案和教具曾在省、市公开展览、推广应用。

焦景尧(1914—1988年)又名焦席珍,河北清河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工作。1950年调中南民政部任办公室副主任,后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武汉市委基本建设部副部长、部长、市委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兼关山地区党委书记、市机电局第一副局长、市经委副主任,1962年7月至1964年6月任中共硚口区委第一书记,后调任市城建委主任、市革委会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8年病逝。

袁心海(1913—1991年)安徽庐江人。老红军。民国十九年(1930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本乡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任支委和书记。民国二十五年加入皖西北地方游击队。民国二十六年参加新四军,在四支队舒庐桐大队和巢湖支队任战士、船长、事务长。民国三十四年在华东野战军兵站十七分站任管理员、站长。建国后在武汉市粮食公司储运科、武昌区粮食第二分公司、硚口区粮食科任科长、主任。1958年后任硚口区粮食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82年离职休养。他曾当选为硚口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硚口区第五届政协常委。1991年病逝。

王致中(1909—1993年)浙江东阳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桐乡县特支书记及共产党的交通员。次年四月被捕,民国十九年四月经狱中地下特别党支部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送往延安党校学习。民国二十七年二月调到武汉,组织华中地区人民抗日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工人部干事、中共武汉硚(口)(汉)阳区委书记,在汉阳兵工厂、硚口申新纱厂、泰安纱厂等处发动工人群众努力生产,支援抗日前线。后调任中共宜昌中心县委书记、湘鄂西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川东省委工人部长、重庆市委书记、川东省委组织部长、川康特委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部组织特派员,联系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下党组织的恢复组建工作。上海解放后,历任徐汇区、长宁区、黄浦区区委书记等职。

黄巧云(1920—1993年)女,湖北汉阳人(今属蔡甸)。1958年,响应区委“街无闲户、户无闲人”的号召,组织10名家庭妇女白手起家,在新安街创办了“二五”食堂,在食堂搭伙的人数达1200多人。食堂还无偿照顾10名孤老、6名孤儿。食堂多次被评为省、市、区的先进单位。1959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人大委员长朱德来汉时,亲切接见了她。1960年3月食堂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单位;同年4月,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并在“五一”节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陶桓乐(1907—1994年)湖南岳阳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民国三十六年后在同济医院任内科学教授,肺科主任,系统内科教研室主任。1950年,指导内科邵丙扬、郝连杰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解放军官兵大量感染急性日本血吸虫病,因而引起华东军区卫生部的重视。在上海市参加指导血防工作,为中国血防大规模防治创造了宝贵的临床经验。1955年,随同济医院迁汉。后在主持同济医院系统内科教研组6年的工作中,使内科形成有循环、消化、血液和肺结核4个体系,为发展成现在的心血、呼吸系等各专业奠定了基础。1960年调任北京医院内科主任,负责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曾担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医疗组组长,直至毛泽东逝世。还曾主编《中华老年病医学杂志》、《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老年医学分册》等学术著作。

马一之(1910—1994年)学名马益卿,河北衡水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调中南局土改委员会任处长。1954年4月,任中共硚口区委第三书记。1955年3月,任硚口区人民政府区长。1959年2月,任中共硚口区委书记处书记。1964年10月,任硚口区委副书记。1994年病逝。

章蕴(1905—1995年)女,原名杜韫章,湖南长沙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中国共产党委派担任国民党特别市党部妇女部部长等职。次年十一月调汉口硚口特别区委员会担任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在申新纱厂、福新面粉厂、水电公司,举办工人训练班、工人夜校。李耘生奉调任硚口特区区委书记,与章共事,他们工作中互相配合,产生爱慕之情。“4·12”事变后,经组织批准结为革命伴侣。之后她和丈夫调武昌工作时被捕,经在卫戍司令部任首席法官的姨父奔走营救,无罪释放。后随李耘生奉调南京工作,李被捕并于民国二十一年就义。抗日战争前,章到长沙电信局并分配到湘潭长途电话局,以此作掩护,实任湘潭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中共苏南区党委委员兼妇女部长、苏中二地委书记、苏中区党委妇女部长、组织部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共华东局妇委和上海市妇委书记兼华东区妇联主任、上海市妇联主任、中央妇委第二书记兼全国妇联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大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0月病逝于北京。…

分类标签: 人物, 武汉市, 湖北, 硚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