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16日,在汉口华清街被捕,旋即叛变,供出中共党、团组织及联络处成员28人,使汉口区行动委员会及铁路、烟厂、刘家庙、轮渡等行动支部被破坏,20余人被捕,中共武汉市委、汉口区行动委员会数名领导人被捕遇难。是年底,因宋直接危害或间接涉及而遭捕的党、团骨干及民众达百余人,其中数10人遇害。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汉机关及武汉市委损失惨重。1931年1月22日夜,中共中央军委武汉办事处策动在稽查处任职的何玉琳(又名陈华)于汉口丰寿里7号刺杀宋,致其重伤。伤愈后,宋化名周大烈,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侦缉处少校特务长,主持由中共叛变人员组成的特务队,专司破坏中共地下组织。4月,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汉被捕,宋对其劝降,促成顾叛党。1932年,宋率特务队破坏中共地下党、团组织多起。1948年3月在四川新都宝光寺受戒为僧,法名果印。1950年3月向四川省峨眉县公安局自首,1954年9月西南行政委员会公安局依法从宽判处其无期徒刑。
徐铸成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1929年前,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保定河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并以半工半读方式入国闻通讯社北京分社,做抄写员、练习记者、正式记者。1929年至天津《大公报》报馆任职。1932年,奉张季鸾、胡政之之命,设《大公报》汉口办事处(设于湖北街汉润里2号),兼任主任。1934年初,正式成立《大公报》湖北分馆,专事采写新闻,兼为京、沪两家报纸发电讯。1932—1935年,为《大公报》驻汉口特派记者。《大公报》创刊初期,为要闻主编,撰写社论,兼为《大中报》撰写社论。为《大公报》提供独家新闻,为武汉新闻界所瞩目。1936年调任《大公报》上海版要闻编辑。后历任《大公报》香港版、桂林版编辑主任、总编辑之职。1949年3月到北京为全国政协代表。先后任上海《文汇报》总编辑、《教师报》总编辑。后担任《辞海》及《汉语大辞典》的编写工作。又任《文汇报》顾问,并致力于新闻学研究和教学。
郎维汉
郎维汉(1908—1986),字渭川,湖北汉川人。1927年毕业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并于黄埔六期)。曾担任小学教员,湖北省学生军训总队科长。参加复兴社组织,系康泽亲信。抗日战争初期,先后任湖北崇阳县县长、湖北省行政干部训练团训导处副主任。后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湖北支团书记,驻恩施,负责组建各区团和分团。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央团部组训处战地工作组长。1945年10月,任三青团中央直属汉口区团(设于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主任。期间,先后建三青团分团16个,直属区队14个,直属分队3个,创办三青团汉口区团团报《汉口报》。在工商业、小学教员中发展吸收团员,组织团内骨干参与国民政府举办的各级选举,与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及中统、军统乃至地方工商业势力之间展开选举竞争,郎借助与汉口市长徐会之的关系,使汉口区团骨干在多项选举中获胜。郎还与徐联袂赴南京活动,促使汉口市由湖北省辖改为由行政院辖。
1947年9月起,陆续完成三青团与国民党的合并。郎亦转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副主任委员,后当选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初去台湾,1986年病逝。
唐义贞
唐义贞(1909—1934),女,江夏金口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七一五”事变后,转入地下工作,负责在汉口江岸铁路工人中做组织、宣传工作,同年秋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同陆定一结婚,因反对王明把持的中山大学“支部局”的错误领导,被开除团籍和学籍。1930年秋回上海,团中央恢复其团籍,后到中央苏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底因叛徒告密被捕,遭酷刑遇难。
范长江
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睦,号希天,四川内江人。1927年6月到武汉,参加20军学兵营,随部队至鄂城、黄石。不久,该部正式编入贺龙任军长的20军下属第三师教导团,并随团到达江西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转战至潮州,因重病掉队。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1932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及天津《益世报》撰稿。1934年为天津《大公报》撰稿人。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之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公里。所写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连载。第一次公开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全国引起轰动。后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半年内重印7次。这次旅行结束以后,回天津成为《大公报》正式记者。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先后在西安、延安得周恩来、毛泽东会见,并作长时间谈话,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发表通讯《陕北之行》等,报道西安事变真相,向人们介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后辑为《塞上行》一书出版。1939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8日,范与恽逸群等在上海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次年3月30日在汉口青年会礼堂举行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理事,全面主持工作。同期,该学会创办机关刊物《新闻记者》,范为发行人。徐州会战前夕,冒着战火赴前线,写下许多战地通讯。徐州被围后,组织大批记者突围。回汉后,组织记者座谈、写作,编辑出版《徐州突围》通讯集。武汉失守前夕,离开大公报馆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
武汉沦陷后去重庆,参与领导国际新闻社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与《新华日报》紧密配合,全面宣传中共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对国际国内产生广泛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于《新华日报》、《人民时报》、《解放日报》任要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0年去世。1978年予以平反。
胡兰成
胡兰成(1909—1981),一说生于1906年,别号敦仁,浙江绍兴人。早年加入所谓“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托派的统一组织),1940年,任伪行政院印铸局局长,经常向汪精卫“上书”,提醒汪向日本政府要求扩大自主权。1944年11月,取得日本驻汉总领事及日军汉口联络部部长落合鼎五支持,到汉任《大楚报》社长,成立“文笔社”,自任社长。增加报道许多原来日伪报刊不敢刊登的新闻,在报上发表灰色言论,对日采取大捧小骂手法,使《大楚报》每日的发行量由原来的1.1万份增至两万份,最高时达3万份以上。胡还举办时事讲座《南京政府往何处去?》、《重庆政府往何处去?》、《延安政府往何处去?》等得到落合鼎五赞赏。后者两次亲往大楚报社对胡表示慰问。武汉周围地区国民党地下组织和新四军多次对胡发出警告信,胡即在报上发表《致三民主义青年团公开信》、《致新四军公开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应黄大中、邹平凡等人推举,以武汉各界人士名义起草和拍发对蒋介石的致敬电。8月17—19日,参加驻汉日军汉口联络部长福山太乙郎出面在五花宾馆召集的武汉地区军、政、特务头目集会,与陈维政、杨伟昌等组成“经济委员会”,为成立伪“武汉治安联军总部”筹集经费。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袁雍接收《大楚报》改为《华中日报》的前一天,胡发表《诀别之辞》社论,表示不承认近卫三原则,不承认满洲国,不承认中日基本条约三点主张,后任《华中日报》社副社长。8月底,胡和伪湖北省财政厅长陈维政、伪湖北省合作社理事长杨伟昌等携家眷乘日轮逃出武汉。1949年逃往香港,后去日本。20世纪70年代,曾到台湾。1981年死于日本。在汉期间,出版《文明的传统》、《中国人的声音》等论文集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