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5年)

renwen 提交于 周一, 2023/02/06 - 23:00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1、民间音乐类:
  翟氏唢呐
  唢呐是尉氏县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表演形式多样,曲目繁多,主要用于民间吹歌会、庙会和百姓家喜忧之事,深受群众喜爱。其中,久负盛名的翟氏唢呐便发源于此。
  翟氏唢呐起源于清朝,家庭传承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传承已有五代,创始人翟三套?六岁开始学吹唢呐,十二岁掌班,在当地很有名气。在长期从事唢呐艺术生涯中,翟三套吸取各地各派所长,在传统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翟氏唢呐"。
  翟氏唢呐表演技巧独特,气息要求收放自如,舌工讲究双吐、三吐、反吐、正吐等技巧。第四代传承人翟土长年从事唢呐演奏,吹功扎实,表演突出,不但能够用唢呐模仿各种声音,还能演奏出不同的人物角色,且语言清晰、节奏明快、人物性格鲜明。他在继承和发扬家传技艺的基础上,又把西洋乐也融进了唢呐艺术中去,并积累了大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和乡间小调,又自编自演了许多民间乐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中原一带影响极大。中央电视台七套、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先后对翟土的唢呐绝活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历年的唢呐大赛中,翟土分别于2006年7月荣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被评为"全国吹歌大王"称号。2010年3月荣获中国民间唢呐英雄汇"金唢呐"奖。2013年8月在"'2013美丽中国'大型音乐展演活动"全国总评选中荣获青年组乐手独奏金奖。
  翟氏唢呐的主要曲目有:《百鸟朝凤》《正月书屋闹雪灯》《山乡村》《山村来了售货员》《打枣》《一枝花》《骏马奔腾保边疆》《十八板》《全家福》《花木兰》《卷席筒》《秦雪梅吊孝》《李天宝吊孝》《乡音美》《金色盾牌随想曲》《赵铁贤哭坟》、《打金枝》《打銮驾》《大祭桩》《庆》《向阳花》等六十余首。
  2015年9月,翟氏唢呐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传统技艺类: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
  享名于清朝的洧川豆腐发源于尉氏县洧川镇,延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属传统的手工操作,其选料讲究,制作工艺精细,工序复杂,制作出的豆腐一没豆子的腥气,二没苦涩味,风味独特,堪称一绝。
  豆腐表面呈琥珀色,质地细腻,味道鲜美,刀口纯白,质地坚硬,甩之不出水、不毛边、不变形。可用秤钩挂、麻绳提,放到锅里炖,煮不化,越炖越香。营养成分很高,尤其蛋白质的含量,比其他地方的豆腐高出10%,经常食用,不仅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对胃中积热、小便不利等症状具有一定疗效。几百年来,尉氏县方圆几百里的人们不断来尉氏购买洧川豆腐。
  洧川豆腐的制作技艺,是靠一代又一代"口传心授"传下来的,它纯属传统手工操作,操作规程严格,工艺独特。2009年5月,洧川豆腐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8月,丁红勋被命名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
  1、传统医药类12项:
  (1)三赵骨科
  三赵骨科起源于清朝,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赵宏深20多岁时开始独立行医,在行医期间潜心专研,悉心研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便研制出了药物配方"壁虎骨刺膏"。采用五十多种中草药配以芝麻油混合熬制而成,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软坚散结、祛瘀消肿、散寒除痛的功效,对治疗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痛、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疼、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治愈率高。
  到20世纪30年代,第二代传人赵小东又不断钻研医学书籍,吸取众家之长,在原来治疗的基础上,又辅助于推、拿、提、捏等手法,使这一医术更加完善。后来,他将全部医术传给第三代传人赵留根,赵留根又传给了第四代传人赵少锋。赵少锋初中毕业后到焦作中西医结合医专进行学习,毕业后又到洛阳白马寺骨科医院进行深造。23岁时单独坐诊行医,在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多年来经他治愈的患者达万人,声名鹊起,享誉省内外。
  他撰写的论文《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报告》于2003年11月被评为首届中医微创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2004年在《中华医魂全国大会文集》一书中发表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体会》,2005年在《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论文汇编》一书中发表论文《传统手法正骨应该提倡发展》,2006年在《中医微创技术》一书中发表论文《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报告》。
  2011年2月三赵骨科被列入第二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8月,赵少锋被命名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忠恕堂中医
  忠恕堂创办于清朝光绪年间,延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创始人闫锡岭自幼拜师学医,在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二十多岁时在洧川北街口路西创办了忠恕堂,主要是纯中药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多年一直从事义诊,不收取任何费用,求医者络绎不绝,在洧川一带很有名气。闫锡岭在行医期间,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研制出了药物配方"涩肠止泄汤",对治疗慢性肠炎、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治愈率高。后来他将医术全部传给了儿子闫六成。闫六成接管忠恕堂后,继续从事义诊。在行医期间,为了使涩肠止泄汤的疗效更加显著,他吸取众家之长,使这一秘制配方更加完善,被人们尊称为"闫仙儿"。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忠恕堂为了维持生计,逐渐收取成本费用。在这期间,闫六成所收的徒弟有张廷选、黄玉振等人。
  忠恕堂涩肠止泄汤第三代传人闫广恩十几岁开始跟随父亲学医,并得其真传,著出了《女科汤头歌诀》一书。为弘扬忠恕堂涩肠止泄汤这一珍贵医学文化,使其惠及更多的患者,后来又将全部医术传给了儿子闫清臣。
  2011年2月忠恕堂中医被列入第二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8月,闫清臣被命名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3)太乙贴
  尉氏县刘口村太乙贴起源于清朝,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刘国正出生于1877年,自幼在刘家药铺当学徒。20多岁时在南席开药铺并独立行医,在行医期间,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研制出了药物配方"太乙贴",主治虚寒症、关节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淋巴结发炎(肿痄腮)等病症,具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祛风除湿、疏通经络的功效。
  第二代传人刘文范在原来治疗的基础上并辅助针灸治疗,使这一家传医术更加完善。第三代传人刘法生1958年在开封市人民医院进修三年,1975年在洛阳嵩县中医院进修二年,在家乡单独开诊所行医。在行医的实践过程中,对该祖传秘方进行了更加合理的调整和运用,治愈了很多患者,在方圆几十里名气很大。八十年代后,为弘扬太乙贴这一珍贵的医学文化,使其惠及更多的患者,刘法生将全部医术传给了儿子刘大龙,刘大龙在接受父亲口传身教外,又刻苦攻读医学书籍,虚心向省内外名医求教,汲取众家之长,使更多的患者获得了康复。目前,太乙神贴的传人在尉氏县刘口村开诊所行医,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造福于社会。
  2013年1月太乙贴被列入第三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刘发生、刘大龙被命名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4)黄岗黄氏骨科
  黄岗黄氏骨科起源于民国初期,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传承已有四代。创始人黄振经行医期间他潜心钻研,研制出了药物配方"黄氏接骨膏",主要治疗跌打损伤、骨折、颈椎病、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痛、腰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病症,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软坚散结、促进骨痂生长的功效。20世纪40年代,黄振经将全部医术传给了他儿子黄建中。黄建中又将全部医术传给了第三代传人黄廷松,黄廷松又传于儿子黄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