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硚口区商贸习俗、买卖习俗、做生意习俗简介(包括拜师收徒、店铺取名、行话暗语等)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3/12/12 - 21:04


一、拜师收徒

清代,境内市场繁荣,产生一大批手工业工匠,前为店铺后设作坊自产自销。工匠有收徒授艺的传统,学徒通常经人介绍,由父母纳贽敬礼。书写契约内容有:“听凭师傅管教,伤残疾病,各安天命,与师傅无涉”、“学徒期遵守三规五戒”等。“三规”是吃饭规、同行共事规和上班规;“五戒”为戒路边花(即女色)、戒过量酒、戒不义财、戒不明友、戒惹祸气。行礼饮酒后,即形成师徒关系,叫做“入山”。俗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要听从师傅使唤,主动承担师傅家的杂活。一般学徒期3年无工资,吃饭多由师傅负担。学徒期满称“出师”或“出山”,有时还得为师傅白干1年,叫做“赠工酬师”。

学徒必须尊师勤学,起早贪黑,师傅才会传授“真经”。民间尊师重道,有“无祖不成业,学艺必从师”之说。各行均敬奉自己的祖师爷,四时祭拜。如木匠、石匠拜鲁班,纺织业拜黄道婆,医生拜华佗,药业拜孙思邈,屠户拜张飞,酿酒业拜杜康,染房拜梅、葛二仙,铸造拜李老君,剃头匠拜罗袒等。

建国后,境内各类专业人员大多来自各类院校或各种培训班毕(结)业的学生。此习俗渐废除。

二、店名招牌

店名或称招牌、字号。为图吉利,以广招徕,业主无不在店名招牌上精心创意。常用的吉利字眼有56字,“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店名招牌或冠以姓氏如“曹祥泰”、“苏恒泰”、“丁义顺”等。一般经营文房四宝、装裱字面、古玩玉器的商店为追求古朴、典雅,多用“斋、阁、轩、苑”字命名。茶馆用“泉、春、园”,饭店用“馆、楼、庄”,药店常用山名命名。招牌多不惜重金请名宦或名书法家题写,然后油漆贴金。

辛亥革命后,民智渐开,商场出现“维新”、“共和”、“民主”、“民生”、“现代”等招牌,又有“远东”、“亚洲”、“太平洋”等,以为时髦。

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店名的称谓较统一。店名多按国营、集体系统的生产、经营的品名或区、街道所在地命名,后面加公司、商店、门市部、合作社等,前则冠以第一、第二……的序数。20世纪80年代后,经营者常以“大楼”、“商厦”、“商场”、“商城”、“食街”、“服装城”自诩。店名招牌日趋多样。

三、吆喝响器

清代,境内小商小贩以吆喝或击打响器沿街叫卖,货郎担手摇“拨浪鼓”,卖水饺的击竹梆,算命的和卖油条的敲小锣,配钥匙的摇响板,收荒货的摇大鼓。民国以后,又增加卖梨膏糖的拉手风琴,卖麦芽糖的敲铁块,卖肥皂、雪花膏的打洋鼓。建国初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小商小贩被取缔。20世纪80年代后,经营者在商店门口用话筒、扬声器吆喝,喊“走过、路过,切莫错过”、“买机会,买优惠,买实惠”、“大放血、大亏本、大甩卖”,甚至将吆喝声录入磁带,反复播放。

四、行话暗码

行话属本行业专业性用语,又称“暗码子”,“暗码子”对行外人不可泄密。旧时汉正街牙行及各行业在交易中,常用本行业专用术语代替数目字,进行交谈。俗称“打橘子”(橘相传由谲演变而来),只有买卖双方心中有数,旁人无从知晓。如粮食行业议价时用“由、中、人、工、大、王、主、井、羊、非”代“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如大米每石6元则说“一石老王”。也有人谈生意不“打橘子”,而用拨算盘或在袖笼里捏指头的办法讨价还价,叫做“袖笼子里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