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ve)生卒年不详,比利时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筹建汉阳铁厂时,白乃富被聘为技术人员。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二年(1892—1896年)间聘任白乃富为铁厂总监工(总工程师)。其间,白乃富全身心投入汉阳铁厂基本建设和设备安装工作,使汉阳铁厂大小10个分厂(车间)于光绪十九年全部建成。光绪二十二年,改聘德国人德培为总工程师。宣统三年(1911年),白乃富回国,其后不详。
吕柏
吕柏(E · Ruppert,?—1950)卢森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汉阳铁厂两座高炉建成,冶炼钢铁急需高级技术骨干,经比利时塞兰的科里克里公司推荐,来汉阳铁厂担任高炉炉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吕柏因病回国。光绪三十年,经总办李维格推荐,吕柏再次受聘为汉阳铁厂总工程师,历时7年,先后安装马丁炉7座和混铁炉、高炉各1座,以及轧机等设备;同时,还对轧轨厂、钢板厂、轧辊厂、装货厂进行扩建改造。
鉴于吕柏为汉阳铁厂作出的巨大贡献,清政府曾授予双龙纹章和中国勋章,卢森堡政府也先后授予国家级十字勋章和国王十字勋章。
宣统三年(1911年)吕柏与外籍人员一起离开中国。回国后,仍欣然受聘担任汉冶萍公司顾问工程师和驻欧代表,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汉阳铁厂停产时止。1950年在卢森堡去世。生前曾著《中国的采矿业和钢铁工业》一书。
刘嗣授
刘嗣授(1870—1936)字敬义,号受川,俗名宗海,湖北汉川人。4岁随外祖父习经文,12岁已涉猎诗、书、法、医、占卜、星相、堪舆等。19岁出家于天门县乾驿龙镇观。
宣统三年(1911年)任汉阳元妙观监院。
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汉阳元妙观方丈。他与长春观监院侯永德联袂主办传戒盛会,以独到见解,宣传《太上清静注》,解释“圆规方矩”之起源与“阴阳八卦”之原理,深入浅出地阐明道学哲理思想。嗣后任长春观方丈,为全真龙门正宗二十二代传戒律师,被邀赴全国各地讲授道经。民国二十五年圆寂于武昌长春观。
黄兴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字廑午,又作近午、庆武,号杞园,在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中改名为兴,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留学,后在日本参与组织中国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11月1日清军大举反扑,并纵火焚烧汉口市区,黄兴率民军奋力开展阳夏保卫战,汉口终被清军攻陷,民军撤退至汉阳。
2日,黄兴在湖北军政府会议上报告汉阳军事形势,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3日,参加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举行拜将典礼后连夜赶赴汉阳,率革命军进攻汉阳城内清军,左翼从永丰堤进攻西门,清军踞堤扼守,在永丰堤发生激战。汉阳光复后,在城西门外昭忠祠设司令部,在归元寺设粮台,率民军在汉阳设防,组织反攻汉口,声援民军。16日,组织民军分三路进攻汉口。攻汉口未成,遂固守汉阳。21日,清军由蔡甸渡河,民军堵截未成,退守三眼桥,此时汉阳门户已失。此后数日,清军接连猛攻三眼桥,均被民军击退。24日,清军占领米粮山、仙女山,黄兴急将主力结集在十里铺一线,坐镇指挥,组织两次反攻,但均告失利。26日清军占领磨山、扁担山阵地后,以猛烈炮火轰击十里铺,黄兴调集各军阻击,但指挥不灵,援鄂湘军将领甘心典擅自率部撤回湖南,王隆中部苦战疲惫,退至武昌。黄兴在下达作战命令无人接受的情况下,只得放弃作战。27日上午,清军占领龟山,下午,汉阳陷落。当日晚,黄兴从武昌乘船离鄂。
民国初,黄兴曾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民国五年(1916年)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汉阳龟山东首建有黄兴铜像。
刘佐龙
刘佐龙(1874—1936)又名万青,号汉三,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早年投清军。曾参加辛亥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第五师九旅旅长等职。萧耀南任鄂督军后,刘任鄂军第二师师长。民国十三年8月授健威将军。
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吴佩孚委刘为湖北省省长兼汉阳防守司令。所属部队驻防汉阳及襄河一线。9月5日,北伐军何键部攻打汉阳城,刘命令布署在怀善堂、河泊所、晴川阁、铁门关等处部大炮,调转炮口,猛轰龟山禹王宫北洋军高汝桐指挥部,以掩护何部进攻。6日夜晚,刘部配合北伐军第二师击溃吴军靳云鹗守备部队,次日早晨攻克汉口。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国民政府委刘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军长及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委员。
民国十六年“四一二”事变后,刘投靠蒋介石。后刘去汉口日租界作寓公,民国二十五年病逝。
向国华
向国华(1877—1936)号仲虞,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肄业于两湖书院。后被官派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应召回国参加乡试,中举人。次年,往英国学习海军军械专业。在伦敦结识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
民国十三年(1924年),湖北督军萧耀南召向任汉阳兵工厂襄理。向主动要求担任该厂审检处长。当年因试验白药失事,伤亡7人,向惊忧成病,同年冬逝世。出殡之日,沿途民众设祭哀悼。
慈舟
慈舟(1877—1958)俗姓梁。湖北随县(今随州)人。幼年习佛,受父母熏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家开馆授童。宣统三年(1911年)出家,法名普海,字慈舟。同年冬受戒于汉阳归元寺。
民国六年(1917年),慈舟在汉阳归元寺帮助月霞讲《楞严经》。
1953年,慈舟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并执教于中国佛学院。1958年1月6日逝世于北京安养精舍。
向忠发
向忠发(1880—1931)亦名仲发、志忠,化名特生、独中、科发、独用、俞达强等,湖北汉川城隍人。幼年随父驾船谋生。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入汉阳兵工厂当学徒。光绪二十二年,进汉阳造币厂做工,后为武汉轮船公司水手。宣统三年(1911年)为汉阳汉冶萍公司轮驳员工。向忠发长期生活武汉,熟悉三镇情况,时人称包打听、万事通。民国二十一年(1922年)夏,结识中共党员许白昊、林育南等人,参加工人运动,组织汉冶萍轮驳工会,任委员长。12月任汉冶萍总工会副委员长,随即经施洋、许白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1月,向忠发领导汉冶萍公司轮驳工人罢工。2月,发动汉冶萍公司工人声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后失业,不久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从事码头工人运动。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5月,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临时党部负责人,12月,任市党部执行委员、工人部长。五卅运动中,主持汉冶萍总工会及轮驳工会。12月建立武汉工人代表会,为领导成员。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当选湖北全省总工会委员长。次年4月,任武汉特别市政府委员,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向忠发以全票当选为中共临时政治局委员。10月,赴莫斯科参加二月革命庆典,成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民国二十七年,与斯大林、布哈林等组成中国问题委员会。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忠发以工人出身之优势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在党内复杂的斗争中,向忠发“有功有过”(见《武汉通史》),其中反对张国焘出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和主张毛泽东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这两件事,对中共历史进程产生积极影响。但向忠发在上海秘密工作环境中政治上、生活上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