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阁又名晴川楼,简称晴楼,位于汉阳龟山东首禹功矶上,东临长江与黄鹤楼隔江对峙,北眺汉水入江口,西倚龟山,南近武汉长江大桥。取唐崔颢《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之意命名。
据史志载,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始创者为前守范之箴。”明万历元年(1573年),汉阳知府程金修葺晴川阁。明万历四十年,汉阳知府马御丙对阁楼进行加修。明末因战乱晴川阁毁损严重。清顺治九年(1652年),由侍御聂玠主持重修晴川阁。康熙十九年(1680年),寓居汉阳的名士毛会建为禹稷行宫摹刻禹碑,为晴川阁补植松柏。雍正五年(1727年),汉阳知府柳国勋主持加修晴川阁。乾隆中期,毁于大火。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汉阳知府杨春芳重修晴川阁。嘉庆十四年(1809年),汉阳知县裘行恕主持对已朽损的晴川阁加以维修。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战火。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知府钟谦均主持修复。光绪年间,汉阳知府余克衢进行增修,湖广总督张之洞撰“洪水龙蛇循轨道,青春鹦鹉起楼台”联。辛亥年阳夏战事中,晴川阁又遭破坏。1934年9月23日晨,晴川阁被大风刮塌。
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将修复晴川阁列为当年全市十大工程之一,1986年9月底修竣,10月1日对外开放。
晴川阁建筑群占地6600余平方米,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正面牌楼悬匾,“晴川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手笔。晴川阁西侧是禹稷行宫,右侧高台下为沿江长廊,楚波亭在长廊入口岸堤上。绕过“荆楚雄风”古碑,可达古铁门关;穿过招月洞,即为禹功矶头。此外,晴川阁景区内还建有禹碑亭、朝宗亭等。为纪念晴川阁重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张舜徽撰《晴川阁修复记》,以木刻记其事。
1992年,晴川阁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