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庭会馆
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江苏吴县富商出资修建,因吴县有座金庭山,会馆便取名金庭会馆,是当时汉口镇最大的会馆。会馆右邻大水巷,北起官街(汉正街的前名),南抵汉水边,长约500米,仿江南庭园建筑形式。前门有门楼,挂有“金庭会馆”4字金匾。馆分五进(戏楼、客厅、办公房、花园、宿舍)。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雕梁画栋、假山、池塘、曲桥、树木花草分布其间,十分幽静。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第三次攻占汉口,会馆被毁。咸丰末年,法国传教士在会馆废墟上建教堂,吴县商人不服,由葛二姐控诉官府,经判决由会馆收回。同治年间,湖南长沙、湘潭等5埠旅汉商人集资重建湘式会馆,命名金庭公店。辛亥阳(汉阳)夏(汉口)之战中,被清兵烧毁。民国初年,在公店的遗址上逐步建有民房,形成一条巷道,沿用金庭为巷名。20世纪90年代,在汉正街二期改造工程中,拆迁金庭巷民居,改建金昌商城。
六、淮盐公所
位于汉正街淮盐巷内,清代由淮盐商人修建,为淮盐商人办事机构。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该所为两层欧式建筑,下层5间,侧房向前,呈圆弧形鼓出。中间建有回廊,并以两立柱支持。上层正中建1间顶楼,房顶呈三角形,窗户外墙雕有花纹。武汉解放后,区检察院曾在此办公。20世纪80年代,改为居民用房。
七、广东会馆(岭南会馆)
位于大夹街93号,清代由广东商人修建。会馆建筑由大殿、戏台和天井3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武汉解放后,会馆改为大火路小学,20世纪90年代初,该校拆除会馆,在原址上新建校舍,现仅存东西围墙各30米,70年代可见门首上方门匾上书“岭南会馆”,现已不存。
八、汉口红十字会
位于新安街药帮一巷8号,民国初期,由黎元洪筹资兴建。该会为3间3层西式建筑。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初为红十字救护队,国民五年(1916年),改为中国红十字会汉口分会。民国二十三年,内设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54年,租给关帝街道办事处用以办公。1972年,租给新安街道办事处。1991年,新安街道在其后新建4层楼房,抵消房租15年。
九、新安书院
位于大夹街之北,九如巷西侧,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徽州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婺源6县药商出资,在六水分源的荒地上建新安公所,因6县同属新安江流域,公所由此得名。康熙三十三年,改建为新安书院,为本籍子弟提供求学场所。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建有御书楼、文昌阁、藏书阁、玉皇殿、准提庵等建筑。康熙五十六年建西厅,康熙六十年设义学。随着书院规模不断扩大,新街更加热闹。不久,书院增建魁星阁、紫阳坊,新街日渐繁荣。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新安街。新安街成为药材、参燕、百货行栈的集中地。新街和新安街总称为“新安市场”。书院在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占汉口和辛亥清军火烧汉口中两遭兵燹,大片民房化为焦土,书院仅存偏殿。抗日战争武汉沦陷时期,偏殿被日本侵略军拆毁。武汉解放后,书院改为新安街小学。现仅存1段40米长、9米高的青砖老墙。
十、阳明书院
即绍兴书院,位于汉正街余庆里、石码头一带。清末由浙江绍兴商人兴建。书院建筑宏伟,梁柱均用白石筑成。《汉口竹枝词》云“一镇商人各省通,各帮会馆竞豪雄;石梁透白阳明院,瓷瓦插青万寿宫”。辛亥革命期间,书院被焚。后在此修建文化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