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有什么旅游资源、名胜古迹?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22/09/17 - 21:24

济南地理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美,素以泉水众多,且清冽甘甜称着于世。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对济南泉水写下过如是赞语:“齐多甘泉,甲于天下”。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形容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济南泉水,城区散布约一百余处,号称“七十二名泉”,故济南又被世人冠以“泉城”之雅号。诸泉千姿百态,分布为: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众多的泉水构成济南独具魅力的风景特色。充满诗情画意的大明湖、绿色葱茏的千佛山(历山)与市内四大泉群交织成一幅多姿的彩卷,形成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风光。大明湖杨柳垂岸,芙蕖盈湖,沿湖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引人入胜。千佛山海拔285米,悬崖下创建于隋代的兴国禅寺内,存有隋代雕凿的佛像多尊。登极远眺,黄河如带、明湖似镜、鹊华峙立、齐烟九点,泉城秀色,尽收眼底。另外,市区的万竹园、龙洞、佛峪、环城公园等名胜,犹如锦上添花,愈为泉城增辉。

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目前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此后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济南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因而遗留下来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遗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长清的大柳杭,平阴的周河等,内涵丰富,面积广大。与大汶口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山东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被命名。通过对城子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发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该处已有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规模居全国已发现的8处同时期城址之首。1961年国务院将城子崖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东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夷人文化。目前,济南地区已发现该时期遗址达数十处,其中尤以章丘县境内数量最多,城子崖遗址仍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内,存在一个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这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

已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

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剌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此时的济南,仍地属齐国。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鞍”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北郊马鞍山一带;战国时期的齐国大思想家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为稷下学派着名学者,其墓即在章丘。

位于长清县孝里镇的古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于东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室内的画像及题字,被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十分兴盛,留下众多的佛教胜迹。主要遗存有历城柳端口四门塔、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以及千佛山、青铜山、玉函山、龙洞等地的石窟造像等。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与其附近的千佛崖石窟造像(含龙虎塔、九顶塔),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的长清灵岩寺,唐代极为辉崇,今亦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标签: 山东,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