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弦书历史发展概况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2/08/24 - 12:59

三弦书因主要伴奏乐器三弦而得名。流行于河南全省。早期称腿板书、瞎汉腔。南阳地区多使用中鼓三弦,称三弦铰子 (小铜钹)书或铰子书。尉氏县周围则称宜封三弦。洛阳一带因加扬琴伴奏,又称洛阳琴书。

三弦书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四十年 (1775年)前后,南阳已有了三弦书的演唱活动,沈大楼、何老窝是当时著名的演唱者。光绪年间,南阳一带约有三弦书演员、琴师360余人。并在南阳地区出现了东路、中路和西路3个地域支派。

1930年,在宝丰马街书会上,为与新兴的坠子竞争,以南阳三弦书演员为主,对唱腔、音乐伴奏和表演发起了改革和调整的倡议,有的采取唱伴分家,有的增加弦手,丰富唱腔表演技巧,并吸收武术中的身段进行表演。40年代,南阳一带三弦书演员大都改唱坠子。在姊妹艺术的激烈竞争中,三弦书演员日益减少,活动范围不断缩小。

1956年,南阳县曲艺队演出三弦书《卖丫环》(王国栋、袁清岑合作整理),首先吸收女演员李玉兰加入演唱。1958年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并作为优秀节目在全国巡回演出,影响很大。由此引发三弦书在南阳再次振兴,进而普及河南全省。

分类标签: 曲艺, 河南, 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