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在发展过程中,受不同艺术形式和地域语言的影响,先后形成东路、西路和北路三个地域分支。东路 (下路)坠子以商丘为中心,包括周口一带,唱腔柔美缠绵,细腻抒情为其特色,伴奏不蹬脚梆,以大书见长。西路 (上路或中路)坠子以开封、郑州为中心,包括许昌、漯河和洛阳等地,硬功大调,字清梆稳,高亢明朗,朴实雄浑,节奏鲜明为其主要特色,演员先用铰子击节,而后兼用简板,琴师多用脚梆。北路 (乔派)坠子在东、西两路的基础上,以梨花 (山东大鼓)为骨、坠子为肉发展而成。欢快活泼,玲珑俊俏,为其特色,主要流行于豫北各地。乔利元、乔清秀夫妇博采姊妹艺术之长,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是各种坠子中影响最大的一支。1929年乔利元、乔清秀和琴师康元林赴天津献艺,乔清秀一举成名,被誉为“坠子皇后”。之后,董桂枝、程玉兰也到天津演出。此时河南坠子已成为河南的主要流行曲种。1936年后,乔清秀、董桂枝、程玉兰等先后灌制 的唱片广为流行,尤以乔派坠子风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