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古迹繁塔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四, 2022/09/22 - 21:09

繁(音Pó)塔位于开封市城区东南隅,因塔基建于繁台高地而得名。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名兴德塔,又名天清寺塔,俗称繁塔。塔身为六角形,原有9层,明初铲毁,现有3层,高31.67米。上为平顶,平顶中央建7层实心小塔1座塔身砖面均有雕塑佛像,姿态各异,雕像小如瓜子,刻画入微。塔内藏有宋代珍贵石刻。

繁塔

繁塔位于开封市东南1.5公里处。原名兴慈塔,又名天清寺塔。繁塔所在地是一个古代夯筑的大型土台,因附近多居繁姓,故名繁台。台上所建之塔,俗称繁塔。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建寺于繁台上,显德四年(957年)赐寺名天清寺,与相国寺、开宝寺齐名。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重修,元末兵毁。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前楼废址改建国相寺。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天清殿废址重建天清寺。同年,在寺西北白云阁废址建白云寺。明末河决,三寺皆圮。清顺治六年(1649年),又重新修建国相寺。1927年逐僧没产,寺遂全废,独存繁塔。

繁塔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是开封最古老的建筑。繁塔修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和少数权贵,采取边筹资边修建的方法,先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

繁塔为一座六角形空心造楼阁式砖木结构的佛塔。据记载,此塔原有九级,高240尺。每层重檐,均由重翅斗拱承托,下檐用卧砖叠涩收进。下檐顶部作平台,可行一人,但无栏杆,十分惊险。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繁塔上部损毁,仅存七级。明初,由于藩封于开封的周王被告发凯觎皇权,图谋不轨,遂被朝廷以"铲王气"为名,铲去繁塔四级,只遗下三层。历经二三百年的风吹雨打,塔三层内壁佛像砖已风化,楼板已腐朽,周王虽曾补镶过外表佛砖,但对内部不敢擅动。直到清初才在残塔之顶加筑七级小塔,内部用小砖十层叠涩至顶部收刹砌成藻井,使原来露天的塔顶得以封闭。所谓七级,只是外部用七层佛砖封护而已,其总高度仅为8.69米。从远处看来,整个塔形犹如编钟,小塔似为钟纽,十分别致。

繁塔的结构亦很奇特。塔的高度为36.68米,第一层各边的宽度自13.40~14.50米不等,整个底面积为520.19平方米。其登塔方式与众不同。第一层南北不相通,南洞深8.37米,洞内系供佛之处;北洞略浅,可从东、西方向循蹬道登塔,蹬道藏内外塔壁间,可直达第三层。如登二层则需出洞外东、西两面,沿平座转至南洞而入。如需登塔顶,则由三层南洞出,沿平座转至东西方向蹬道升塔顶。二、三层平座宽不及0.7米,沿走十分危险,据记载原安有栏杆,修整时没有恢复,只在塔壁加铁索以备登临,并加铁窗。塔之外壁每层檐下均有仿木构建筑的砖雕斗拱,自栌头伸出华拱二跳,除泥道拱外,无横拱,以卧砖四层砌成阑额,凸出墙面少许,上承栌斗,第二跳直接承托砖檐,上无覆瓦。塔身南、北一至三层开圆券门,二层东南、西南各辟平券门。

繁塔内外壁镶满了佛像雕砖,总数约7000块,每块约0.33平方米。多为模制,一砖一佛,包括菩萨、罗汉、乐伎等共108种,姿态各异。这些佛像面部丰满圆润,身穿袈裟,线条流畅。佛与菩萨大多端坐在单莲座和束腰莲座之上,手势作说法相。另外,雕砖上还有端坐青狮、白象上的文殊与普贤,负经求佛的玄奘,手持法轮法绳的菩萨,身段秀美的六臂观音等多种形象。塔壁每面四周砌以海石榴为主体的阳刻花纹图案,枝叶无不雕刻精细。尤其是菩萨高冠上的人物造型,虽小如瓜子,但也眉发毕现,细致入微。

宋代十六罗汉造像,虽数量不多,形象却特别生动。降龙罗汉面目清秀,文质彬彬;伏虎罗汉坦胸露腹,气势汹汹;有的罗汉以"如意"支撑下巴,闭目沉思;有的脚蹬草履,手柱拐杖,抬头凝视。造型复杂的是乐伎,共20名。乐伎皆菩萨装束,身披璎珞,头饰化佛,衣纹流畅,雕刻细腻,各执不同的乐器,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二层塔心室的前壁上:排箫乐伎结跏端坐,双手握箫,口对箫管;吹笙乐伎两手捧笙,以指捺孔;两个击钹乐伎,一开一合,轮流拍击,配合和谐;鼗牢与鸡娄鼓乐伎,演技复杂,左手操鼗牢(状如拨浪鼓),上臂与小臂夹住鸡娄鼓,右手以杖击鼓;腰鼓乐伎,左手以掌拊鼓,右手以杖击鼓,神态从容,悠然自得;琵琶乐伎,横抱琵琶,左手抚弦,右手执拨,双目半闭,神情专注。乐伎们以不同的姿势,操持着20件13种乐器,个个被刻画得生动逼繁塔春色真,各有奇趣,是一组较为完整的宋代寺院乐队雕砖。

繁塔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石刻,共187块,第一、二层南塔洞的东西两壁上,分别镶嵌着4幅石刻佛经,每幅有6块青石拼成,长4米多,宽近1米,周边饰以莲花浮雕。第一层南门洞内,东壁刻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西壁刻有《十善业道经要略》附《佛说天请问经第二》。第二层南洞东、西两壁分别刻有《大方广园觉修多罗了义经》上、下卷。这些碑刻,皆刻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书写人为北宋书法家赵安仁。

塔内蹬道上方的每块额石,都镌刻着施舍人的姓氏、籍贯和心愿,许多佛砖上还墨写着捐施人的姓氏与佛名。二层北塔室内有10余方助修繁塔题记,保存完好。助修人的身份自文武官员,以迄僧侣俗子。修塔时间之长久,捐助之广泛,舍施之庞杂,实为鲜见。

繁塔历来是拜佛游乐胜地,风流名士登塔留题比比皆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是金代文学家赵秉文的两处题记,尚能看到"滏阳赵秉文……重阳日同登"等字。历代名人为古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宋代苏舜钦、梅尧臣的登繁塔诗,都对塔的崇高与险峻作了真切的描述。

繁塔是中国佛塔造型由传统的四角形向更为复杂的八角形过渡中六角形佛塔的一个典型代表作。又因为过渡时间极为短暂,在全国留下的遗物很少,精品更是罕见,因此其艺术价值就显得更为珍贵。1986年,繁塔经修葺后正式对外开放。

1988年1月,繁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