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西湖区古代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4/01/23 - 21:02

汪大豫(1787—1835),字介石,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性情坦荡磊落,喜欢探究奇特事物,除研究经史外,旁及奇门遁甲、阴阳术数等。中年以后,专攻医学,寻求济世活人之道。虽然住在偏僻乡间,每天登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他对求医病人,按症施治,无不得心应手,药到病除,因此有“半仙”之称。著有《药性赋注》。

刘传曾(1799—1880),字省吾,号唯庭,汉阳县北乡巨龙岗(今属东西湖区东山农场)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汉水暴涨漫溢,田庐漂没,乡民流离失所。刘传曾通过某盐商集钱万串,散给乡民,使得复业。次年乡试中举,被陕甘地区视学聘为襄校,负责选刊考试文书。咸丰二年(1852年),刘传曾中副榜大挑一等,安排到河南任职,以知县分发南河试用。因寇犯事需绕道先赴海州直隶州,恰遇水灾,刘即劝助赈济,平抑粮价,减轻刑狱,平息诉讼,人皆称颂为“刘青天”。离开时,群众夹道相送。咸丰乙卯年(1855年),帮办沭阳县事审理匪案时,澄清和挽救了不少受株连者。又管理江北粮台事务,以劳绩受任同知直隶州知州,接着又升任知府。咸丰己未年(1859年)担任考试卷官。进入同治元年(1863年),赴兴化县任职。当时邻县阜宁失陷,情势危难,刘传曾刚柔并用,一面慰抚练勇坚守本土,拿巨资以助济兵差,一面向上级禀报大营在民间滋事,致使都司以安抚民众。此时,又江北诬告客民为匪徒,当局派人查获楚船十余家,准备将其杀尽。府君刘传曾则认真问讯直至深夜,乃分清是非缘由,终于使楚民获释。兴化县百姓已感受到刘传曾给黎民带来的好处,像刘一样刑狱必实事求是,以慈祥之心待之,催缴租税,应以仁恕为怀,这样才能受到民众拥戴。刘传曾作风正派,务实为民,处处行政,皆有政声,被补用同知直隶州知州,后又以知府补用。并封刘传曾上辈三代先祖考妣以三品诰封。刘离任时,当地绅士为其在三贤祠供奉长生禄牌位。在民间流传有“安得官慈比母慈”的赞美诗句。同治丁卯年(1867年)任扬州府河务同知,第二年任通州知州,上任两个月清理宿案百余件,均秉公执法,公开、公正、公平办案,被百姓诵称为“生佛”(活菩萨)。然因年岁已高而隐退。回乡后,仍日手一册,读书不止。著有《二知堂诗文集》及《制艺》若干卷。

冯礼藩(1816—1886),字介安,晚年号七休居士,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初被聘入胡林翼幕府,当时名流如都兴阿、湖广巡抚李某以及严树声等,都争相迎致,待为上宾;多隆阿更以弟子身份事之。因累积功劳,官至花翎盐运使,负责江西、两浙盐运事务。俸禄所入,多用于收购古籍,家中藏书十分丰富。学习唐代杜暹的治学方法,校勘编目纪事,著作有《驹隙偶存》、《漆修札记》、《云溪文存》、《东征纪略》、《沪杭杂记》、《读礼日记》、《长江七省舆图》等。

刘传莹(1817—1848),字实甫,号椒云。汉阳县北乡巨龙岗(今属东西湖区东山农场)人。祖父方行为湖北名儒,嘉庆元年以孝廉方正应举,著《达成堂稿》四卷、《正体诗谱》六卷及《蒙养正宗》、《廿二史管见》、《诗法》各数十卷行世。父亲正柏,少年博学,名噪文场。

刘传莹天资超绝常人,4岁能作诗,13岁考上由府县供养的学生员,被当时著名学者、湖北学使吴其濬视作奇童,赋诗予以褒奖。道光十九年(1839年)乡试中举,授国子监诚心堂学正职务。

他最初熟读浙江德清胡渭、太原阎若璩之书,笃嗜若渴,反复研究。既而尽窥清代早中期巨儒治学之绪,且对于历代文学大家诗文之法,以及方舆六书九数之学,皆得要领。后又痛革故常,转而研究程朱理学,并身体力行。

刘传莹自幼体质较差,加之学业庞杂,长期刻苦攻读,不注意调节和保养,以至心力交瘁。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因病弃官回乡,设馆授徒,自食其力。在教学中,他反对当时“以富贵利达为志”的科举应试教育,倡导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以“尽伦复性”为目的的教育,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他又厉行孝悌,规划家政。可惜当年9月18日病逝,年仅31岁。

一个月之后,讣告传至京城,曾国藩在宅旁的道院中设刘传莹灵堂,遍告其旧友。旧友纷纷赶往吊唁,无不痛哭失声。宣统元年(1909年),翰林院侍讲李哲明等42人奏请,将刘传莹列入国史《儒林传》。

刘传莹编辑整理的朱熹《孟子要略》,经曾国藩校正刊行,另有著作《汉魏石经考》(一卷)、《觉书日记》、《刘椒云遗书》(一卷)经其友人整理梓行。

赵敦谦(1820—1879),字益三,号虚舟,汉阳县北乡团林赵村(今属东西湖区三店农场)人,国学生,庠名树德。自幼读书即已解大意,作为文章,名声渐起,后执教于乡里。对学生极其负责,常以误人子弟为戒。平素见义勇为,乐善好施。清道光二十八、二十九年(1848、1849年),大水为灾,赵敦谦带家人避居罗家塆。见到逃荒者挤满道路,倒毙者枕藉沟壑,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租谷百斛,散施给灾民,一时赖以存活者不下数百人。

黄光崇(1820—1897),字宗山,学名观型,汉阳县柏泉(今属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小黄塆人,贡生。在地方以孝敬母亲闻名,竭力维持一方公益事业。清光绪十年(1884年),倡导地方乡绅在西湖中修筑救命墩三座,供往来船只躲避风浪。光绪十三年,募款重修马家桥,方便行人。

刘世仲(1822—1866),字殿埙,号星予,汉阳县北乡巨龙岗(今属东西湖区东山农场)人。其父刘传韶为汉阳县名宿,在其父的教导下,3岁时便开始学习经史及古文词。参加童生考试,操笔立就,冠盖全县,19岁为廪生,名噪诸生中。博览典籍,又以其余力旁及天文、算学、地理、历法、音韵、医术等。其书法由篆隶入手,兼摹晋唐古碑,下笔高古,不蹈时趋。性情耿直,夙怀大志。

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主考官得卷,击节叹赏,拟为第一。十年进京应试落选。同治二年(1863年)冬投奔时在安徽的曾国藩幕府,名为幕宾,实为参赞,协助军机。其文章如《汉口开河议》、《李壬叔〈六种算书〉跋》、《书郑瑗〈左史论〉后》、《幕府传》等,均脍炙人口,为曾国藩所推重。然而,因事务繁杂,积劳成疾,卒于安徽军营中。经曾国藩奏请获准,追赠同知衔。生平著作多毁于兵燹。

戴者香(1826—1893),字志馨,号廷兰,孝感县广阳乡尚文会戴家台(今属东西湖区辛安渡农场)人。清诰封奉政大夫,钦加同知衔,特授安徽无为州江防同知,代理庐州同知。在无为州任内,曾变卖家中土地,自筹巨款加修当地堤防。后因责打在汛期聚众赌博的李鸿章、李瀚章家人而弃官归里。回家后,以赏花种树自娱,著有《一叶一楼台诗稿》。1889年10月曾参与调解徐、戴二姓为田地出水纠纷酿成的命案。去世后,葬黄始台子。

潘天钟(1827—1902),字秀峰,汉阳县凤栖里长乐畈潘家嘴(今属东西湖区径河农场)人。自幼聪颖好学,然而科举不顺,后以授徒为业。他课徒专心勤勉,视人子弟如己子弟,从不计较学费多少。清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经理汉口后湖自新善堂。自新善堂附近正是咸丰五年(1855年)战乱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为便于悼念殉难官兵百姓,协修并经理忠义节烈祠。每年七月十八(战乱纪念日),地方政要、士绅、百姓都要到该祠举行悼念活动。

汪昶(1830—1883),字韵和,汉阳县柏泉(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县诸生。自幼聪颖异常,博学强识。对应试文章不屑一顾,专心致力于诗词古文,造诣深厚。中年困顿于考场,于是放弃科举仕进之路,专心研究经史百家,游历天下名山大川、通都盛邑,以诗文与当时的名人学士交往。虽穷困潦倒,但其作品掷地有声,新作一出,名公巨卿争相敬重,以先睹为快。晚年,应浙江彭匀庭聘请,在湖北巡抚公署设帐授徒。后郁郁不得志,抱病而终,葬于柏泉睡虎山下的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