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县的文物胜迹有庞涓墓、曹植墓等。
通许县文化古迹遗留较多。
子羽墓 位于通许县产业集聚区金园社区东,通许县烈士陵园对面的,为春秋时郑国人官封行人(外交官)子羽之墓。岗上遍生柏树,墓前有清代石碑一通,清康熙五十年(1716年),于墓地建子羽祠时所立,知县李为宽撰文,其后知县王应佩为其祠撰联“郑有人焉,华国文章推钜手;古良臣也, 轩风采动长思”。有额“高山仰止”。
庞涓墓 战国时魏国人庞涓之墓。位于通许县城东三里岗村西,墓地约1000平方米,墓呈园丘形,庞涓墓南部原有马童墓、兵器墓,墓西100多米有一南北走向的河渠,芦苇丛生,景色宜人。
李佐车墓 为秦汉时赵国谋士李佐车之墓。位于通许县西北孙营乡李佐村,墓前有道光七年(1827年)通许县令李宗弼重立石碑一通,如今仅余一墓一碑,四周不断有古瓷出土。
董仲舒墓 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之墓。位于通许县四所楼镇仲舒岗村,其墓高约3米,为一园形土丘,墓前有明代残碑一通,东汉永平年间(公元136年)此墓前有董仲舒祠和古碑多块,宋末,金兵南侵,董仲舒祠成废墟,明清时重修。
曹植墓 为三国魏陈思王曹子建之墓。位于通许县长智镇前七步村,曹植墓丘原来十分高大,为一巨型土冢,后来由于黄河泥沙淤积及百姓取土,逐渐缩小为一圆形土丘,明万历年间(1580年),当年建祠时所立《通许县创建陈思王陵祠记》之石碑尚在,1997年,曹植墓列入国家旅游局“三国战略旅游线”,2000年划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植吟出千古绝唱“煮豆持作羹,漉 以为汁;萁在釡下燃。吾在釡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至今在全国广泛流传。
寇准墓 为北宋清官寇准墓。位于通许县大岗李乡寇村村西,墓旁杨柳参天,芳草铺地,墓前建有一座小庙,庙里有寇准模拟画像,为通许县文物保护单位。
九女冢 即九女之墓。位于通许县孙营乡九女冢村西,清《通许旧志》载“王季之乱,赵氏九女逼以寇 ,义不受辱而死,葬于此地”。至2011年,仅余下一个冢,此冢为圆形土丘,冢上西部有一株千年黑槐树。为通许著名古迹。
欧阳修墓 位于通许练城乡欧阳岗村北,墓南北长70米,东西宽80米,旧有祠,现已无存,清道光年间,知县黎士华撰文立碑,碑高3米,宽0.7米,厚0.3米,上书“欧阳修文忠公墓’。此碑在1968年被砸成三节,祠、墓皆无存。
古墓群 大岗李古墓群,位于大岗李村岗岭上;城耳岗古墓群,位于通许县城西城耳岗村西侧;小岗古墓群,位于县城东北小岗村中、大双沟古墓群,在大双沟村南岭上;山龙口古墓群,在县城北冯庄山龙口村土岗上;邢岗古墓群,位于通许城关镇邢岗村西。
坟茔 于氏祖茔,位于长智镇前六营村东,占地173亩,墓地有古碑一通,明墓志铭12方,此地为战国时六国“合纵”向西伐秦,连营于此,故名六营。墓地分布大小墓头300多个,长眠着上百位于姓仕宦。据《于氏宗谱》记载,墓地葬有明清进士6人,举人15人,贡生60多人。娄氏祖茔:位于通许县四所楼镇大上湾村南,占地10亩,旧时,娄氏祖茔广百余亩,有山门一座,建筑精致,中有祠堂一座,古碑一通,文革期间尽毁。1998年,娄氏祖茔修复了旧茔,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通许县”寻根问祖旅游开发项目”。另有吴氏祖茔,在通许县长智镇西芦氏村东北处。
古遗址 上仓城故址,位于通许县城西4公里的后城耳岗村,五代时期后周周世宗(954—959)柴荣在此建仓,以存江浙水运而来的米粮。下仓城故址:位于通许县城北10公里之小城村,五代时期后周周世宗伐南唐时所筑,以储军饷。
从春秋至秦,通许境内曾建有牛首城(春秋郑邑,在县城东北)、石仓城(郑庄公筑此城积仓粟,在开封东南,县城西)、斗城(春秋时郑地,在县城东北10余公里处)、裘氏城(秦邑,在县东3公里苗岗一带),以上遗址,今均已无存。
东水沃遗址 位于县城北1公里东水沃村,1984年8月,县文化普查时发现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锄、灶台和战国时期的斗、鬲等器物。
状元桥遗址 在通许县城老供电局南状元桥街,现住村民杨铁棍家为状元王拱辰故居处,其东侧现遗留桥石断裂面,长3米,宽2米。
郭槐庄园遗址:位于四所楼镇韭菜王村北地,于建白村西,三赵村东南处,占地30余亩。据韭菜王村老支书于善环介绍,此处为宋朝九千岁、大奸臣郭槐之庄园,现在的韭菜王村落为郭槐菜园地,菜园地有一口直径约2米大口井,后长出棵无比的大韭菜,称谓韭菜王,因郭槐为奸臣,庄园荒芜盐碱地蚀,寸草不生,七十年代为四所楼乡打靶场,现为韭菜王村田地。
刘家当铺遗址 位于县老后街中段路东, 年为尉氏刘青霞家当铺,原四合大院,30间房,至2011年仅剩三间房屋,现为一袁家姓人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