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时期河南境内有哪些郡县

renwen 提交于 周日, 2022/09/11 - 23:50

隋朝(581~618年)隋唐王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大力加强时期。581年,杨坚代周而起,建立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出兵江南,灭掉南方的陈朝。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后270多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中国重新恢复了统一。隋朝建立后,在中央政体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在地方政体上,罢除郡级,直接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两级地方行政组织体制。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形成郡县两级制。

河南处在隋朝的中心统治地区,统治者十分重视对河南的经营。605年,隋炀帝在即位之初,就下令营建东都洛阳,使之成为长安以外的又一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隋炀帝统治年间,河南省分属河南、荥阳、梁、颍川、襄城、汝南、淮阳、弘农、淅阳、南阳、淯阳、淮安、东、魏、汲、河内、弋阳、春陵、义阳、武阳、谯等21个郡管辖。炀帝大业八年(612年),河南省境内郡县设置情况如下:

河南郡:河南(东都、郡治,洛阳市)、洛阳(东都、郡治,洛阳市)、阌乡(灵宝县西)、桃林(三门峡市西南)、陕县(三门峡市西)、熊耳(宜阳县西)、渑池(渑池县东)、偃师(偃师县东南)、巩县(巩县东北)、宜阳(宜阳县西)、寿安(宜阳县东南)、陆浑(嵩县北)、伊阙(伊川县西南)、兴泰(宜阳县西南)、缑氏(偃师县南)、嵩阳(登封县)、阳城(登封县东南)。

荥阳郡:管城(郡治,郑州市)、汜水(荥阳县西北)、荥泽(荥阳县东北)、原武(原阳县西南)、阳武(原阳县东南)、圃田(郑州市东)、浚仪(开封市)、酸枣(延津县西)、新郑(新郑县西南)、荥阳(荥阳县)、开封(开封市南)。

梁郡:宋城(郡治,商丘市南)、雍丘(杞县)、襄邑(睢县)、宁陵(宁陵县东南)、虞城(虞城县北)、谷熟(虞城县西南)、陈留(开封市东南)、下邑(夏邑县)、考城(民权县西南)、圉城(杞县南)、柘城(柘城县西北)。

颍川郡:颍川(郡治,许昌市)、襄城(襄城县)、汝坟(平顶山市东南)、叶县(叶县南)、北舞(舞阳县北)、郾城(郾城县)、繁昌(许昌市南)、临颍(临颍县)、尉氏(尉氏县)、长葛(长葛县东北)、许昌(许昌市东北)、强(临颍县东)、扶沟(扶沟县)、鄢陵(鄢陵县)。

襄城郡:承休(郡治,临汝县)、阳翟(禹县)、汝南(临汝县东南)、犨城(襄城县西南)。

汝南郡:汝阳(郡治,汝南县)、城阳(信阳市北)、真阳(正阳县北)、新息(息县)、褒信(新蔡县南)、上蔡(上蔡县)、平舆(平舆县南)、新蔡(新蔡县)、朗山(确山县)、吴房(遂平县)、西平(西平县西)。

淮阳郡:宛丘(郡治,淮阳县)、西华(西华县)、溵水(商水县南)、扶乐(扶沟县东北)、太康(太康县)、鹿邑(鹿邑县西)、项城(沈丘县)、南顿(项城县西)、郸县(郸城县)。

弘农郡:弘农(郡治,灵宝县)、卢氏(卢氏县)、长泉(卢氏县东北)、朱阳(灵宝县南)。

淅阳郡:南乡(郡治,淅川县南)、内乡(西峡县)、丹水(淅川县西南)。

南阳郡:穰县(郡治,邓县)、新野(新野县)、南阳(南阳市)、课阳(邓县东北)、顺阳(邓县西)、冠军(邓县西北)、菊潭(内乡县北)、新城(内乡县东南)。

淯阳郡:武川(郡治,南召县东南)、向城(南召县东南)、方城(方城县)。

淮安郡:比阳(郡治,泌阳县)、平氏(泌阳县西南)、真昌(社旗县东北)、显冈(社旗县东)、慈丘(泌阳县北)、桐柏(桐柏县东北)。

东郡:白马(郡治,滑县东)、灵昌(滑县南)、卫南(浚县东南)、濮阳(濮阳市南)、封丘(封丘县)、匡城(长垣县南)、胙城(延津县东北)、韦城(滑县东南)。

魏郡:安阳(郡治,安阳市)、灵泉(安阳市西南)、林虑(林县)、尧城(安阳市东)、临淇(鹤壁市西南)。

汲郡:卫县(郡治,淇县东)、汲县(汲县)、隋兴(辉县北)、黎阳(浚县东北)、内黄(内黄县西南)、汤阴(汤阴县东)、临河(浚县东北)、澶水(濮阳县南)。

河内郡:河内(郡治,沁阳县)、温县(温县东)、济源(济源县)、河阳(孟县南)、安昌(温县东北)、王屋(济源县西)、获嘉(获嘉县)、新乡(新乡市)、修武(修武县)、共城(辉县)。

弋阳郡:光山(郡治,光山县)、乐安(光山县西)、定城(潢川县)、殷城(商城县南)、固始(固始县)、期思(商城县东)。

春陵郡:上马(唐河县)、湖阳(唐河县南)。

义阳郡:义阳(郡治,信阳市)、钟山(信阳县东)、罗山(罗山县西南)、淮源(信阳市西北)。

武阳郡:观城(清丰县南)、顿丘(清丰县西南)、临黄(范县南)。谯郡:谷阳(鹿邑县)、永城(永城县)。

分类标签: 建制,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