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叉舞拉秦桧,广泛流行于周口地区及漯河一带民间。传说始于清初,其内容脱胎于民间说岳故事。表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表演者盘弄、盘腾颈部缀有半球形盘状铁件的三股叉,俗称“盘叉”;一是表演阎罗遣三曹鬼使缉拿秦桧为岳飞雪耻的故事。内容有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主题是敬忠良恨邪恶,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曾为人们所喜好。民国以前民间表演此舞多以“拉秦桧”部分为主,故多称“鬼会”。由10余名表演者分别扮演阴差使者“三曹官”、押解犯人的“捉牌”、身带捉拿犯人火签的“抱签的”、地方长官 “土地爷”以及醉鬼、麻妮子、二百钱、黑白帽和奸相秦桧夫妇。表演时,阴差使者所带6名武士手执长鞭和盘叉领先开路,为其助威,后面诸鬼押解秦桧夫妇作各种嬉戏、逗俏动作。民国以后,此部分渐为人所淡漠,改以盘叉部分为主。原为拉秦桧“助威”的武士成为此舞之“主角”,故又称“盘叉舞”。武士们穿兵坎,腰扎板带,着红彩裤,脸画淡装。每人手中舞一把铜叉。由黑鸡角打响鞭作引,或集体舞叉,或作旱地拔葱、怀中抱月、二郎担山、关公挑袍、老虎大跷尾等舞蹈动作。兴起时,有将叉高高抛起,从容相接,也有相互传叉者,各种动作均按音乐节拍进行。作武士者有数人、十数人也有数十人者,周口民间有“四十八叉”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