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有什么山?河南省山脉、山峰介绍

renwen 提交于 周一, 2022/08/29 - 21:45

车云山[ChēyúnShān]在信阳市区西北30多公里处。原名仰天窝。因雨后常见有白云绕山,状如车轮滚动,改名车云山。南北走向,长8公里,宽6公里。最高峰千佛塔,海拔579米。

天目山[TiānmùShān]在信阳西北部,信阳、桐柏、确山三县交界处。原名大木山。俗名天目山,因山上有池,时人号天目,故名。曾名士雅山,因晋车骑将军祖逖(字士雅),曾携家避乱居此而得名。东北——西南走向。长20公里,宽15公里。最高峰主石岭,海拔815.5米。另有小山顶、大石岭、乱八山诸峰。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创建革命根据地,有“鄂豫边省委旧址”、“鄂豫边省委游击队诞生地”等纪念地。

龟山[GuīShān]在信阳市区南2.9公里,界河和河交汇处。山形似龟昂头伏于水旁,故名。东西走向,长1公里,海拔162米。

鸡公山[JīgōngShān]在信阳市区南45公里,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中。主峰报晓峰(俗称鸡公头)海拔744米,形如雄鸡昂首探望,引颈啼鸣。主峰两侧有灵华山和长岭,宛如雄鸡双翅,南岗为鸡腹,山峰左右的峭壁幽谷酷似鸡爪,故名鸡公山。亦名鸡头山、鸡翅山。西北——东南走向。山上云雾缭绕,林茂泉清,景色秀丽,被誉为“云中公园”。

震雷山[ZhènléiShān]在信阳县平桥镇南3公里处河畔。上有二石沼,旱涝水不增减,人或以石投之,则声如震雷,故名。东西走向,海拔340米。

牢山[LáoShān]在光山县城西南36公里,光山、罗山、新县交界处。原名牛山。传说,明末,光山县令为镇压在此聚义的农民,改“牛”为“牢”。东西走向,长4公里,宽3公里。最高峰牢山寨,海拔415米。

连康山[LiánkāngShān]在新县西部。三国时,连康在此占山为王,山以人名。又名连塘山。南北走向,长20公里,宽8公里。最高峰大风尖,海拔775米。

天台山[TiāntáiShān]在新县西南部,与湖北交界处。因山形上大下小似圆筒,顶平如台直插云雾而得名。海拔317米。

黄毛尖[Huángmáojiān]在新县县城东南19公里,豫、鄂交界处。古称黄武山。原名黄猫尖。清代,因入秋以后遍山茅草枯黄,改称黄毛尖。东西走向,海拔1011米。为大别山第二高峰。

赛山[SàiShān]在光山县城东南32公里,光山与新县交界处。因此山的高度赛过附近诸山而得名。东西走向,长6公里,宽4公里。海拔374米。

金刚台[JīngāngTái]在商城县城东南17.5公里,为豫、皖两省界山。山势险峻,磐若金刚,故名。旧名石额山,又称金岗台。东西走向,长16公里,宽10公里。最高处海拔1584米。

伏山[FúShān]在商城县东南20公里,豫、皖两省界山。因俯伏于金刚台之下而得名。因产茯苓,又名茯山。南北走向,长8公里,宽6.5公里。最高峰女人寨,又名伏山顶,海拔1219.8米。

南大山[NándàShān]在商城县东南20公里,大别山中段,接安徽界。古名大苏山。因在苏仙石之南,改名南大山。东西走向,长7公里,宽5公里。最高峰太阳尖,以太阳出来即照耀峰尖而得名。又称太紫尖,海拔1250米。

芒砀山[MángdàngShān]在永城县城东北30公里处,王引河北。由芒山和砀山合名而称芒砀山。西北——东南走向,长1.5公里,宽1公里。最高峰张飞寨,海拔156.8米。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是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的决战战场。

分类标签: 山峰, 山脉, 河南,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