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后梁开始,进入五代时期。除后唐短时期迁都洛阳外,后晋、后汉、后周,都城均在开封(称东京),为北宋王朝建都东京铺平道路。
开封的黄金时代是北宋王朝自960年始建都东京的160多年的时间。北宋取代后周是采用宫廷政变的手段实现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927~976年)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谎报军情率军出征,在东京北陈桥驿发动兵变,回军废后周的小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北宋建国之初,虽有过建都之争,但终因种种原因,特别是经济原因而决定在东京定都。东京皇宫在开封府的城内,开封府是首都,辖有16县,浚仪(宋真宗时改名祥符,以后一直称祥符)、开封两县称赤县,管辖京城的东南、西北两部分,另外陈留、封丘、延津、太康、中牟等14县称为畿县。
东京的规模空前,有三道城墙重重环套。中心为周围五里的宫城,又称皇城,是皇宫和中央机构的所在地。宫城外围是内城,又称旧城、阙城,基址是唐代的汴州城,周围20里155步,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大官僚住宅区。外城又称新城或罗城,后周始筑,周围48里233步,后来扩大到50里165步。外城外有护城濠,外城内有四道河渠通过:金水河、五丈河、汴河、蔡河。外城内商业十分繁盛。东京城内街道以4条御街(路)为主,纵横交错。33座建筑坚固、装饰华丽的桥梁将水陆河道交织在一起,使东京虽处北国,却极富江南水乡景色。陆路上车骑轿马络绎不绝,水道中舟楫舳舻相接,沿街店铺林立,各色人等熙来攘往。东京成为当时国际上知名的大都会。
北宋东京的人口约15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城。东京不仅是北宋王朝的首都,也是国际城市。日本、印度、阿拉伯国家都有使节相通,贸易往来也很频繁。
东京不仅是北宋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东京梦华录》所描绘的夜市、瓦市和定期的庙会集市,潘楼一带的大商铺"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以及当时"飞钱"、"交子"的出现,称东京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亦非虚言。
由于经济发达,人才云集,东京的文化也是世界最先进的,不仅薰陶了宋一代而且泽及后代。
一、教育。东京的教育是最发达的。最高学府--太学就设在东京,以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员最多时达2400多人,由名师任教。是东京诸学校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学府。太学行三舍法,采取逐渐筛选,把最优秀者选入上舍,优秀的学生与科举考试取人同样受重视,甚至短期停止过科举。以后虽恢复科举,但从太学上舍生中择优用人常期不辍,开从学校直接择优取士的先河。
除太学外,尚有律学、武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专科学校,如此多的专科学校,在当时世界各国教育史上也是少见的。
在科举制度方面,取士不论出身,将中小地主阶级吸收入官僚层;考试制度则从严,例如"糊名",使改卷的官员看不到作者的笔迹及姓名,这种制度一直应用在当代。科举的最后阶段,实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试,一方面表明规格高,另一方面也杜绝了作弊。这是从宋代开始,直到废除科举制度所一直沿用的。
二、藏书。宋代各帝重视藏书。崇文院是宫内皇家图书馆,至宋仁宗时编成《崇文总目》,将藏书分为45类,共收藏图书30669卷,以后续有增加。崇文院丰富的藏书,对于宋代及后世科学文化发展影响巨大。
私人藏书也极丰富。东京宋次道藏书丰硕,各地学子求观借阅者盈门,宋府附近多为客地学人赁居,房租陡贵。
三、印书。为统一教材,宋政府规定校勘、刻版权都属国子监,称为"监本"。这些木版部分由杭州代刻,部分由东京刻印。宋代"监本"错讹极少,是古版珍品。以后放宽允许地方刻印,私人书坊也可印刷,书籍印刷量大增。但宋版书的刻印、校勘、装璜仍为人称道。
在木版印刷蓬勃发展的宋代,宋政府为防止书版流传中以讹传讹,在太学刻立儒家主要经典"九经"石刻,用篆楷两体刻成,史称"二体石经",因刻成于宋仁宗嘉祐年间,又名"嘉祐石经",作为标准本以校正印刷本的谬误。
木版印刷的进步,北宋时已出现活字印刷,虽然印书不多,但技艺先进,对文化传播的作用极大,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四、火药、火器。唐末战争中曾有火药箭的记载。宋代大规模使用火器,官编的《武经总要》中记载有三种火药配方。东京的官营作坊中的广备攻城作内有火药作和火作两大专门作坊,制造火药武器。火药武器的出现,使战争从冷兵器的长矛、大刀、抛石机进入火药武器阶段。
火药的发明也用于生产:开山辟路、开发矿藏,造福于人类。火药和管形武器的发明与运用始于宋代,它也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五、指南针。中国应用天然磁石作为指南工具由来已久,但天然磁石性能不稳定,制造的仪器不够灵敏准确,真正用人造磁铁完成指南针装置是在宋代。《武经总要》记载用人造磁铁制成鱼形浮在水面可自由转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到四种方法,上述水浮法即其中之一,此法因水面摇荡,影响稳定指向。沈括将人造磁铁改成针形,并说四种方法中用蜡将磁针粘在丝线上悬挂起来是最为理想的方法。以后有人进一步作为方向盘(罗盘)在北宋末年应用于航海,南宋进一步完善应用,使两宋船队称雄于南海,对海上交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指南针的应用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完成于宋代,这与宋代经济发达、思想活跃是分不开的。
六、天文。宋代在天文学和天文仪器制造上的重要成就,要数"水运仪象台"和《奉元历》。"水运仪象台"由苏颂和韩公廉主持组织在东京制造,台高三丈五尺六寸余,宽二丈一尺,共分三层,下层是利用水的滴动,发动机械进行运转;中层装浑象,每昼夜自转一周,与天体运动一致;上层装设浑仪,用以观测星宿的出没和天体运转。底层正面有报时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其下层运转机构中有一种擒纵器的机械,用来控制枢轮,这开近代钟表中擒纵装置的先河。苏颂这套装置虽然在宋金战争中被破坏,但其详细制法被记录在其《新仪象法要》一书中,中国历史博物馆根据其记载已加以复原。
卫朴修成的《奉元历》以365.24358500日为一回归年,虽比实数略大,但比以前已大有进步。《奉元历》没有推行。直到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杨宗辅制订的《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与现代实测只差26秒,与现行公历在1582年颁布时采用的数据相同。
七、数学。北宋时数学的成就,表现在贾宪"开方作法本源图",世称贾宪三角形,比西欧相同的帕斯卡三角形早约600年,他的"增乘开方法"比西欧早约770年。
八、医药。医学方面,宋政府设立了专科学校,太医局将产科、眼科分出单独设科,而且有小儿科的专门著作。太医局分科最细时达九科。
在本草学方面,宋神宗、宋徽宗时撰成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和《政和本草》共收药物1746种,是《唐本草》的两倍。宋代所修本草沿用了500年,日本、朝鲜也曾刊印,直到李时珍作《本草纲目》才代替了它。
在医方方面,宋初官修《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收医方16834个。北宋官修的《和剂局方》收复方788个,是中国官方颁布的第一个配方手册,不少名方至今沿用。
针灸在唐代已发展为专科,宋代有突出成就。太医局王惟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由政府印行,作为标准。依此,铸铜人二,将腧穴按部位铸造,图经也石刻两份,一立太医局,一立相国寺仁济殿内,以供人观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