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四, 2018/07/12 - 22:26

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张晓燕

  美术教学以形象、直观、色调感等独特的形式,向学生传授造型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和高尚情操,使他们逐步掌握如何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多种技能技巧,从而促进学生活泼、健康的成长。现在我就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一、要活用练习形式

  练习是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径,这里指的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应该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有效的练习条件。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直接用色彩构图,或者以速写形式、漫画形式,内容也要多方面,当然不一定抓住课本不放,最好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去练习作画。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别要做到生动活泼,多采用一些“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画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实物,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印纹》一课,我让学生用点、线、色结合的方法把校园中的小花小草进行平面的基本结构印画出来,再把这样的单独纹样应用到地毯、床单等日常生活中来,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明白,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特别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画一些户外的景物以此联想城市的风景点,这样会更有趣。六年级上册有一课《远去的路》我曾带当地学生去村子里画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每个班的孩子们都会感叹地说:“太难画了,老师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画市区笔直的柏油路?”“是啊,那路只要两条线、两排树就画好了”我告诉孩子们,乡村小路弯弯曲曲、凹凸不平,有小石子、小野花才有内容可画,可以更好的表现望不到尽头的弯曲的小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可逐步接受较为复杂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应在玩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义的练习。所以在后面的《彩墨家园》这一课中,我再一次带学生到他们自己家的院子里去写生,他们就觉得有好多东西画,如:母鸡带小鸡觅食、破烂的簸箕上面还晒着青菜、变了颜色的竹竿上挂着的蜘蛛网等。第二课时回到教室后,我引导学生把写生的作品创作成简易的中国写意画,孩子们一阵惊叹和赞赏,发现中国画内容的创作依然来自生活。他们对这样的练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要善于培养兴趣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和兴趣所支配的,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动机是学生作画的动力。美术学科作为一个基础性学科,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教师要特别重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把每一次学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有机地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有趣、有价值。应当十分注意寓教于乐之中,把绘画教学与生活常识,环境布置,培养文明行为和美的鉴赏能力等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大家会积累并创造不少好的经验。另外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如上自然科学课时,可画动物、植物的标本图等,也可以在实验课上的显微镜中画出细胞的形体结构图。记得在东小工作时听过一节晓芹老师的自然科学实验课,当时她让孩子们观察显微镜下花心里雌蕊和雄蕊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雌蕊和雄蕊的样子,学生对这一环节特感兴趣,也增加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这门学科的喜爱。当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校绘画比赛、小型画展等形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橱窗里展示而自豪,以便激发他们再接再厉,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要优化教学方法

  既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绘画语言能力,也要讲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基本训练、又要注意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按照小学生感知的特点,应该重视直观性的教法,从而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始终兴趣盎然,觉得有画不完的新鲜内容。教师要创设一切可能的条件,布置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采用一些直观教具,利用幻灯、录像、图片、模型、表格以及教师的示范性演示方法等等,让学生从“好玩、有趣”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我在上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一课中采用故事、录像、图片和示范的形式授课。首先我知道孩子都是故事迷,就用故事把学生吸引到鱼儿的世界里,再请了部分学生到投影下画一画故事中鱼儿的外形,接着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点、线、色,我依次把他们说的点线色填在学生画的鱼儿身上,孩子们居然激动地直拍手欢呼,还高兴的尖叫“太美丽啦!”“好奇特的鱼呀!”“哇,没见过的鱼!”这时再看录像和图片孩子们已经按耐不住很想创作了,并且想要画的比老师和图片中的更好,他们想要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想象能力,这样一来我和孩子们既互动的很浓,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要用好学生创作中的失误

  对于学生在绘画中所产生的错误现象,教师不宜动笔去改,应当把造成错误的原因分析给学生听,在不挫伤学生绘画兴趣的情况下,应和学生的感情、想法及语言上得到沟通,以便让孩子们自己做出改正。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其它作业都是教师批改,为什么绘画不行呢?要知道,由于作业的性质不同,批改的方法当然也不同。比如四年级上册《蔬果的剖面》一课,当时插嘴大王黄家伟同学带的水果是个小哈密瓜,结果剖开后的剖面并没有什么纹理,我巡视时发现他看着手中的瓜发呆,只在纸上画了个圆圈涂了浅黄色,他看见我说:“老师我的瓜剖开后很光滑,没什么好画的”于是我拿起他的画笔一边引导他可以想象,一边我却在浅黄色的圆圈里添画了几笔。原以为这样他可以自己继续想象下去,结果一直到作业交上来才发现——浅黄色的圆圈里依然是我添画的那几笔。由此可见,如果美术教师在绘画作业上动笔修改,那么,其错误部分必将被抹掉,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代替学生改正的,因此,以后这种错误可能还会出现,而且会形成学生的依赖性。

  五、要善于鼓励和赞赏

  从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出于自尊心的需要,他们总希望自己有好的成绩,取得一项好的结果。正如赖博妍同学,在我第一次上她们班美术课时,发现她其实并不是很会画画的孩子,但她却是一个很努力想做好每一件事的孩子,知道她特别有上进心,在每一次的绘画创作中我都挖掘她画得有进步的地方鼓励她、肯定她。结果两个月后她的绘画水平、色感和想象力已超出我的预想,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较完整、可以展览的绘画作品。可见学生会在老师不断鼓励下促使自己去钻研、去探索,以便可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不能在学生情绪高时泼冷水,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还可以有机的引进音乐促进作画的进展,使他们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强化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以上所述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是在教师的教育影响下不断由低到高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是学生对绘画本身感兴趣的不随意活动,发展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客观事物做出真实形象的反映活动的过程。教师要积极遵循学生自由绘画的表现及风格、形式语言的规律,不断地、积极地提出恰当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要求,使他们在绘画学习方面不断获得新的进步。


分类标签: 教育,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