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岗黄氏骨科采用传统的中医疗法治疗人体骨病,采用了祖传的单方、秘方,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医医学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黄岗黄氏骨科的传人在永兴镇黄岗村开诊所行医,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造福于社会,在永兴镇及周边一带很有名气。
2002年5月黄岗黄氏骨科在工商总局特意注册商标。2013年1月。黄岗黄氏骨科被列入第三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黄廷松被命名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5)黑梅丸
尉氏县菜张村黑梅丸起源于清朝,创始人曹扎根出生于1820年,研制出独家配方"黑梅丸",该配方由乳香、当归、杜仲、山药、鸡血藤、黄芪、桂枝、茯苓、熟地黄、百草霜等三十六种中药组成,对治疗妇女的产后月子病、月经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具有调理、补虚、固本培元、增强抵抗力等作用。
第二代传人曹文生将全部医术传于曹裕光。曹裕光又将全部医术传给了儿子曹海水,曹海水又传于女儿曹桂兰,曹桂兰在接受父亲口传身教外,又刻苦攻读医学书籍,虚心向省内外名医求教,汲取众家之长,使更多的患者获得了康复。
第六代传人高燕于1992年在尉氏县卫校进修学习三年.结婚后曹桂兰遂将医术悉数传授与她和儿子张晓奇。高燕在得到黑梅丸医术真传后,于1997年在河南省职工学院进修四年;2001年在开封妇产科医院进修一年,后来开诊所单独行医至今。
2013年1月,黑梅丸被列入第三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百草太乙膏
尉氏县惠庄百草太乙膏起源于清朝,创始人魏合领出生于1785年,在长期的行医和实践过程中,研制出了药物配方"百草太乙膏"。该配方采用多种中草药配以芝麻油、桐油相混合进行熬制而成,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疏通经络的功效,对治疗肩周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淋巴结发炎(肿痄腮)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治愈率高。
19世纪60年代,第二代传人魏建中将全部医术传给了儿子魏喜顺,魏喜顺又将全部医术传给了儿子魏金鼎,魏金鼎又传给了魏遂志,魏遂志又传给了魏振前。一直以来,以上传人在行医过程中多次向名医虚心求教、吸取众家之长,使自身医术更加日臻完善,让更多的患者获到了健康,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2011年2月百草太乙膏被列入第二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8月,魏振前被命名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7)广济堂中医妇科
蔡庄镇广济堂中医妇科起源于民国初期,创始人周纯修开设"广济堂中药铺",主治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病症,其中以妇科最为擅长。后来,周纯修结合自己及当地名医医术精华,著出手抄本《妇青祖女科》《药性赋》《救世脉诀》等书,以歌诀形式论述了脉搏走势、汤头歌诀、方剂及内科各种病症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方法,并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历验有效的家传女科良方200多张。
第二代传人周国良将全部医术传给了儿子周民生。周民生将现代医疗器械和传统医术结合使用,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疗法,使更多的患者获得了健康,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第四代传人周少辉2001年至2004年进入河南省中医学院深造。
2014年12月,广济堂中医妇科被列入第四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周氏中医妇科
蔡庄镇周氏中医妇科起于民国初期,创始人周大成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吸取众家之长,独创出了许多秘制药物配方,其中以周氏仙方种玉丸尤为出名,对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紊乱、经期腹痛、久不受孕、腰膝酸软等病症疗效尤为显著,1980年周氏仙方种玉丸第三代传承人周群生继承家传医学后,多次到省、市专业学校、医院进修学习。第四代传人周晓光14岁开始跟随父亲周群生学习医术,2002年至2005年进入河南省中医学院深造。
2011年2月周氏中医妇科被列入第二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8月,周群生被命名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9)何氏接骨膏
何氏骨科起源于清朝,创始人何趁义研制出了药物配方"何氏接骨膏",主要治疗骨折扭伤、关节脱位、骨折后遗症、关节炎、腰椎滑脱、颈椎病、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痛、腰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椎炎、肩周炎、股骨头坏死等病症,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软坚散结、促进骨痂生长等功效。何趁义将全部医术传给了他儿子何书海。第三代传人何根法又传于儿子何元。何元在行医期间常年从事义诊,一般治病时主要以手法按摩治疗,严重时用膏药,从而使家传按摩技法更加成熟。
何国珍自幼跟随父亲学医,12岁时便已能单独出诊,1958年至1976年期间,经常被省军区、郑州中医学院邀请出诊。何群山从12岁时开始学医,并经常跟随父亲出去义诊,于1976年至1980年因医术精湛被确山炮二师破格请到部队当军医。
第七代传人何改霞自幼跟随父亲何群山学医,商丘卫校毕业后,又到郑州153医院实习2年,在家行医至今,在永兴镇及周边一带很有名气。何氏骨科采用传统的中医疗法治疗人体骨病,采用了祖传的单方、秘方,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何氏骨科的传人在永兴镇东范庄村开诊所行医,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造福于社会。
2014年12月,何氏接骨膏被列人第四批开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黄氏平喘膏
黄氏平喘膏起源于清朝,创始人黄金来研发出了"黄氏平喘膏"和整套治疗方案。黄书成自幼跟随父亲黄金来学习医术并得其真传,又亲手传授于儿子黄土明,黄土明接管后改进秘方,治愈率达90%以上。后来黄土明将医术传于了儿媳魏秀花。先后到开封医专、开封卫校、河南医学院进修,在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经常与同行交流,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多年来经她治愈的患者数千余人,声名鹊起,在当地很有名气。第五代传人黄海洋自幼跟随母亲魏秀花学习家传医术,2008年于尉氏卫校毕业后又在开封淮河医院进修一年半,现在单独开诊所行医,在尉氏县城关镇及周边一带很有名气。
黄氏平喘膏是靠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它采用了祖传的单方、秘方,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其熬制具有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是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它在医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经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保护、传承这一珍贵的医术有益于弘扬中华医学文化,造福后代。
(11)康氏鼻贴
康氏鼻贴起于民国初期,创始人康福运。为了生计开办药铺单独行医,主要治疗内科、外科、儿科等病症。在行医期间,康福运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独创出了许多秘制药物配方,其中以康氏鼻贴尤为出名。第二代传人康天礼对家传秘方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康氏鼻贴配方更加合理、完善。后来他将全部医术传给了儿子康经利。康经利继承家传医学后,多次到省、市专业学校、医院进修学习。第四代传人康林牵2004年进入尉氏卫校学习,毕业后又到澍青医学院进修三年,将传统医术与中西医学结合并熟练运用,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康氏鼻贴"是通过"口传心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它根据十二味中药以其独特配方,采用传统中医疗法,加减配伍,针对病机病理辨证论治,从根本上治愈各种鼻病,综合调理脏腑经络,有效排除毒素及病菌,全面恢复肺脏功能,同时达到鼻腔通气,过滤,分泌的生理特性,提高人体自然免疫力,疗效显著。其蕴含的精深的传统中医文化,在医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保护、传承这一珍贵的医术有益于弘扬中华医学文化,造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