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因湖而名,因水而兴。汉江、汉北河、沦河、府河4条河流分别从南、西、北三面环绕区境而过。
汉江(又名汉水、襄河) 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向东南入湖北自西向东南流经东西湖区西南侧,经汉口龙王庙注入长江。过境长度35.3公里,年平均过境水量为633.2亿立方米,常年有水。每年4月以前水位一般在19米以下,5月以后逐渐抬高,至10月开始缓降。近百年来最高水位30.97米(1998年汉江水口站),最低水位为15.8米。良好的航道外有通江达海之利,内有优质的淡水可供饮用灌溉,是东西湖区大旱年份唯一可靠的抗旱水源。
府河(又名府澴河、涢水) 发源于随州大洪山北麓,从源头灵官垭起,经随州自广水、安陆、云梦、应城、孝南、黄陂,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东西湖区东北侧,经武汉市谌家矶注入长江,全长349公里,过境长度38.5公里。澴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的灵山,干流全长150.8公里。流经大悟、孝昌、孝南,在孝南的卧龙与府河汇合称府澴河。府河与澴河原来各分其流,府河流入汈汊湖,澴河下游分两条,一条由新沟南流入汉江,一条名沦河,东流到捷径河由谌家矶入长江。1959年,政府实施府澴河改道工程,将府河撇出汈汊湖,改由谌家矶入长江,澴河改入府河,从此府河、澴河成为同一水系。改道工程全长83.8公里。从黄江口经护子潭、卧龙潭至北泾嘴与捷径河连,由谌家矶入长江。府河流域面积为14769平方公里,河流沿线修建大中型水库27座和小型水库600多座,共拦截流域面积38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最高水位32.76米(1968年7月16日隔蒲站),年平均过境水量为47.1亿立方米。府河全靠上游降雨来水,洪枯水位相差悬殊,大旱年份则河水断流。
汉北河 天门河下游改道后的人工河,1969—1970年兴修。流域总面积为6304平方公里,西起天门万家台流经天门、汉川、应城、云梦,至本区新沟镇全长97.7公里,过东西湖区境界7公里,经新沟闸入汉江,其支流沦河通过东山头闸入府河。
沦河 汉北河支流(原为府澴河支流),源起汉川民乐闸,经本区辛安渡、东山两场,通过东山头大闸下泄府河,全长15公里。其水源受汉北河影响,最高水位29.98米(1998年8月8日东山头闸)。它是东西湖区主要的灌溉用水水源之一,其水源高低直接影响东西湖区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用水。沿线建有46公里引水闸、43公里引水闸、49公里引水闸以及2座小型提水泵站。
长江:长江未过东西湖区境界,但它的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汉江、府河水情,对防汛抗旱至关重要,根据长办水位资料,汉口每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7390亿立方米,在府河上游大旱无水下泄断流时,长江水位可倒灌府河缓解本区抗旱水源。
东西湖大堤内汇水面积470平方公里,年均产水量56306万立方米,由73条人工干支沟、3条内流河道、28个湖泊构成4大水系,经10座大型排灌水闸调控,水位稳定,有利于生产与生活。地下水有明显的承压特征,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净储量16.6亿立方米,日开采储量为300.7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