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饮食习俗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3/11/29 - 21:46

汉口开埠后,外国人在租界内开设西菜馆、酒吧。民国时期,达官显贯挥霍无度,筵宴成风。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酒楼饭店生意清淡,业务相对萎缩。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婚丧喜庆举办筵宴的增多。为省掉自办麻烦,多选在餐馆、酒楼举办,家庭自办筵宴逐渐减少。餐饮业迅速发展。筵宴主要有“正宗川味”、“重庆火锅”、“正宗粤菜”、“京津大菜”等各种口味。

在各种节日里,居民常视经济情况按传统习俗安排全家成员聚餐,有团聚、喜庆之意。

春节,一般在年三十除夕夜祭祖先、吃年饭。有肉丸、鱼丸、豆腐丸、藕丸,象征全家团圆;有全鱼、全鸡、象征“年年有余”、“吉祥如意”;有什锦菜,俗称“和菜”,由千张、粉条、黄花菜、芹菜、蜇皮、红白萝卜丝等10种素菜制成,寓意全家和睦、十全十美等。20世纪80年代后,也有在农历二十九晚上提前吃年夜饭的;正月初一,吃“年根饭”。鸡、鸭、鱼、肉均是年前烹熟备好。拜年时,待客用元宝茶,吃春盘、钦春酒;正月十五元宵节,家族成员多聚集一起,观灯、吃汤圆。汤圆馅的品种有麻蓉、豆沙、花生、猪油重糖、莲子、冰糖等,近年来开始向清淡型转变;端午节吃粽子、盐蛋、绿豆糕、芝麻糕、鳝鱼、喝雄黄酒、菖蒲酒;中秋节,一般全家聚会赏月,看电视,话家常吃月饼。

(七)宵夜

部分人群有宵夜的习惯,宵夜通常在晚上10时至午夜时间。传统小吃有豆浆、豆腐脑、冰糖莲子、桂花赤豆汤、凉面、凉粉、水饺、担担面、锅贴饺子(包子)、油条、盐茶鸡蛋、藕汤以及街边的“靠杯酒”。下酒菜有盐水花生、卤牛肉、卤猪头肉、卤鸡、油炸臭干子等。50年代,粮油、肉、糖实行计划供应时,宵夜品种少,主要为面食。“文革”时期,认为宵夜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加上社会不安定,无宵夜现象。

改革开放后,由于人们经济收入增加,夜生活及经营交往的需要,宵夜日渐普遍,带动夜市餐饮业繁荣。人们往往选择有特色菜肴小吃的火锅店、大排挡、靠杯酒摊点宵夜。90年代,位于老通城酒楼背后的吉庆街,逐渐形成具有浓郁楚风汉韵的饮食文化街。有边吃边伴艺人吹拉弹唱的方式,以凑酒兴。入夜,天南海北食客纷至沓来,在两米多宽的街道上,就着简易的圆桌和凳子,吃油焖大虾、卤鸡鸭脖、卤鸡鸭翅、炒田螺、香辣蟹等广、川味特色菜肴,喝扎啤和白酒,聊天,听演唱,夹杂擦皮鞋的、卖鲜花的、背着烟匣子卖烟的、给人画画的,呈现几分老汉口之风情。

2002年9月,经改造、整顿后,吉庆街立金字牌坊,牌坊两侧书写一副开街对联云:“吉云照影觥樽尽显生活秀;庆雨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吉庆街民俗钦食文化街更显楚风汉韵。宵夜后,朋友聚会或打麻将等玩乐项目,属社交性质夜生活的重要内容。

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