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窑内的建筑形式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2/11/16 - 22:08

窑内的建筑形式

窑洞一般深3丈左右(也有深十几丈的),宽约8尺至1丈(也有更宽一些的),高约1丈5尺左右。窑的深度、宽度和高度,主要依据土质而定。土质一般可以分为白土、姜黄土、红土和烈姜石土4种。土的结构质地又可以分为立土和卧土两种。白土大部分属于立土,较容易风裂、塌片。姜黄土和红土大部分属于卧土,一般粘性大,立壁牢固。烈姜土更结实、立壁及窑顶十分坚固,但挖筑时也最费力。在挖筑时如遇到立土,就要想法及时加固窑壁,以免透风崩塌,其办法是用砖石砌窑腿,或者在窑壁上挖几个龛儿(称拐窑),用砖砌券,起到加固窑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居住面积。属于这种情况的,3丈深的窑,往往挖5~6个坎,靠门口的龛儿可以垒炉灶,中间的可以摆桌椅柜橱,里间的可以放床和其他物品。

窑洞内分为两部分,用隔子隔开,前半窑作饭、会客,后半窑住宿、贮藏物品。隔子有几种:一种是在挖窑时就留下的土隔子;一种是用砖垒起来的砖隔子,两边砌亮窗或者留“十”字花眼;再一种是木隔子,状如屏风,富裕人家常用高档木料制作,非常讲究。如康百万庄园窑洞的隔子,全为楠木透雕,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既有实用价值,也是精美的工艺品。

为了增加窑洞的使用面积,常将窑洞挖得很高,再在窑壁上加装木顶棚,一般为1层,但也有多层的。如康百万庄园里,就有一孔窑洞加装了3层棚板,每层正对窑门上方开一方门,以便透空气,进阳光,并且,还在窑的最里面向下挖一地下室,战乱时将贵重物品藏入地下室内,然后填土封口。

窑壁和窑顶表面处理,原始的方法是,在挖窑时用特制的小镢,将壁面和顶子平刮成错落有致的花纹。但这样的窑壁和顶子年深日久会掉土灰,所以,有人用石灰抹上一层,这样既光亮又卫生,不过,最终还是要掉皮的。于是,富裕人家就将窑洞用砖券起来,再用方砖铺地,这样一来,便既牢固又美观了。

分类标签: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