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金朝时期河南境内有哪些郡县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2/09/14 - 21:44

(一)北宋(960~1127年)北宋王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时期。960年,后周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起北宋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市)。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之祸的再现,北宋统治者在地方行政组织体制上作了较大调整,实行路、州、县3级制,并分散、削弱各级地方长官的权力。

至道三年(997年),全国划分为15路,后增至26路。路设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经略安抚司、提举常平司等4个独立的机构,各司官员均由中央派驻地方,带有监察之责,又有“监司”之称。路下设州,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宋代规定,京都、陪都所在地及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之地设府,军事要冲之地设军,矿产、牧马之地设监,州则普遍设于一般地区。府、州、军、监的长官分别称为知府事、知州事、知军事、知监事。州一级另设通判之职,协助处理一州政务,使与知州互相牵制。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和所辖人口多寡分为8个等级,即:赤县(京城内)、畿县(京城外)、望县(4000户以上)、紧县(3000户以上)、上县(2000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上)、中下县(不足千户)和下县(500户以下)。县的长官为知县。

北宋定都开封,称东京,又设西京于洛阳,设南京于商丘,河南省成为宋王朝的心脏地区,在地方政区建置上,亦突出了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特色。开封市及其周围各县属京畿路管辖,在此设开封府;郑州、洛阳、许昌、周口、信阳等市属京西北路所辖,在洛阳设河南府,在许昌设颍昌府;南阳市一带属京西南路所辖;商丘市一带属京东西路所辖,在此设应天府;三门峡一带属永兴军路。黄河以北的濮阳市属河北东路所辖,在此设开德府;安阳、新乡等市属河北西路所辖。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河南省境内路州(府、军)县设置情况如下:

京畿路

开封府:祥符(国都,府、县治,开封市)、尉氏(尉氏县)、陈留(路、县治,开封县东南)、雍丘(杞县)、封丘(封丘县)、中牟(中牟县东)、阳武(原阳县)、酸枣(延津县西)、长垣(长垣县南)、东明(兰考县北)、扶沟(扶沟县)、鄢陵(鄢陵县)、考城(民权县西南)、太康(太康县)、咸平(通许县)、襄邑(睢县)。

京西北路

河南府:河南(西京,路、府、县治,洛阳市东)、洛阳(西京,路、府、县治,洛阳市东)、永安(巩县南)、偃师(偃师县东南)、颍阳(登封县西)、巩县(巩县东)、新安(新安县)、福昌(宜阳县西)、伊阳(嵩县西南)、渑池(渑池县)、永宁(洛宁县)、长水(洛宁县西南)、寿安(宜阳县)、河清(孟津县东北)、登封(登封县)。

颍昌府:长社(府、县治,许昌市)、郾城(郾城县)、阳翟(禹县)、长葛(长葛县东北)、临颍(临颍县)、舞阳(舞阳县东)、郏县(郏县)。

郑州:管城(州、县治,郑州市)、荥泽(郑州市西北)、原武(郑州市北)、新郑(新郑县西南)、荥阳(荥阳县)、密县(密县)。

滑州:白马(州、县治,滑县东)、韦城(滑县东南)、胙城(延津县东北)。

孟州:河阳(州、县治,孟县南)、济源(济源县)、温县(温县)、汜水(荥阳县西北)、河阴(荥阳县东北)、王屋(济源县西)。

蔡州:汝阳(州、县治,汝南县)、上蔡(上蔡县)、新蔡(新蔡县)、褒信(新蔡县南)、遂平(遂平县)、新息(息县)、确山(确山县)、真阳(正阳县)、西平(西平县)、平舆(平舆县)。

陈州:宛丘(州、县治,淮阳县)、项城(沈丘县)、商水(周口市南)、西华(西华县)、南顿(项城县西)。

汝州:梁县(州、县治,临汝县)、襄城(襄城县)、叶县(叶县南)、鲁山(鲁山县)、龙兴(宝丰县)。

信阳军:信阳(军、县治,信阳市西北)、罗山(罗山县)。

京西南路

邓州:穰县(州、县治,邓县)、南阳(南阳市)、内乡(西峡县)、顺阳(内乡县西南)、淅川(淅川县南)。

唐州:泌阳(州、县治,唐河县)、湖阳(唐河县南)、比阳(泌阳县)、桐柏(桐柏县)、方城(方城县)。

京东西路

应天府:宋城(南京,路、府、县治,商丘县东南)、宁陵(宁陵县东南)、谷熟(虞城县南)、下邑(夏邑县)、虞城(虞城县北)、柘城(柘城县)。

永兴军路

陕州:陕县(州、县治,三门峡市西)。

虢州:虢略(州、县治,灵宝县)、朱阳(灵宝县南)、卢氏(卢氏县)、栾川(栾川县)。

河北东路

开德府:濮阳(府、县治,濮阳市)、临河(濮阳市西)、清丰(清丰县)、卫南(濮阳市西南)、南乐(南乐县)。

大名府:内黄(内黄县)。

河北西路

相州:安阳(州、县治,安阳市)、汤阴(汤阴县)、林虑(林县)。

安利军:黎阳(军、县治,浚县)、卫县(淇县东)。

怀州:河内(州、县治,沁阳县)、修武(修武县)、武陟(武陟县南)。

卫州:汲县(州、县治,汲县)、新乡(新乡市)、获嘉(获嘉县)、共城(辉县)。

淮南东路

亳州:卫真(鹿邑县)、鹿邑(鹿邑县西)、永城(永城县)、酂县(永城县西)。

淮南西路

光州:定城(州、县治,潢川县)、光山(光山县)、固始(固始县)、仙居(光山县西)。

(二)金朝(1115~1234年)1127年,金朝灭亡北宋政权,宋室南迁临安(杭州市),宋金南北对峙,中原地区被金朝所占据。金朝在其辖境内,沿袭宋制,在地方政区建置上继续实行路州(府)县3级行政区划。河南省大部地区归金的南京路管辖,黄河以北分属大名府路、河北西路和河东南路,豫西少部地区属京兆府路,开封则定为金的南京。贞佑二年(1214年),金统治者把国都从燕京(北京市)迁至开封,在此维持了近20年的统治。在南宋辖境内,信阳一带属荆湖北路,潢川、光山等县属淮南西路。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河南省境内路州(府、军)县设置情况如下:

南京路

开封府:开封(南京,路、府、县治,东附郭,开封市)、祥符(南京,路、府、县治,西附郭,开封市)、阳武(原阳县)、通许(通许县)、泰康(太康县)、中牟(中牟县东)、杞县(杞县)、鄢陵(鄢陵县)、尉氏(尉氏县)、扶沟(扶沟县)、陈留(开封市东南)、延津(延津县西)、长垣(长垣县东)、封丘(封丘县)。

睢州:襄邑(州、县治,睢县)、考城(民权县西南)、柘城(柘城县北)。

归德府:宋城(府、县治,商丘县南)、宁陵(宁陵县南)、下邑(夏邑县)、虞城(虞城县北)、谷熟(商丘县东南)。

陕州:陕县(州、县治,三门峡市西)、灵宝(灵宝县北)、湖城(灵宝县西)、阌乡(灵宝县西北)。

邓州:穰城(州、县治,邓县)、南阳(南阳市)、内乡(西峡县)。

唐州:泌阳(州、县治,唐河县)、比阳(泌阳县)、湖阳(唐河县南)、桐柏(桐柏县)、方城(方城县)。

河南府:洛阳(府、县治,洛阳市)、渑池(渑池县)、登封(登封县)、孟津(偃师县北)、芝田(巩县南)、新安(新安县)、偃师(偃师县东南)、宜阳(宜阳县)、巩县(巩县东北)。

嵩州:伊阳(州、县治,嵩县)、永宁(洛宁县)、福昌(洛宁县东北)、长水(洛宁县西)。

汝州:梁县(州、县治,临汝县)、郏城(郏县)、鲁山(鲁山县)、宝丰(宝丰县)、襄城(襄城县)、叶县(叶县南)。

许州:长社(州、县治,许昌市)、郾城(郾城县)、长葛(长葛县东北)、临颍(临颍县)、舞阳(舞阳县)。…

分类标签: 建制,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