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间各行各业工匠十分重视技艺的传授、师承和创新。民国及其以前,工匠没有拜过师傅就营业会遭到同行人的责难或不为人使用。学习某项工匠技艺者,多从小开始。一般由其家长寻师,选师,或自选,或经人说合,在征得师傅的同意后,选定吉日,带领学艺者到师傅家“拜师”并行“拜师礼”,拜师者先向“行业祖师”磕头,如木匠、泥水匠拜鲁班,铁匠拜李老君等等,然后向师傅行礼,师傅接礼后,便为师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许多地方还要写出“门生帖”,现代称“师徒合同”。立下学徒的规矩、出师的年限等。学徒期的长短主要以技艺的难易而定,一般为三年,也有五年者,如小炉匠。学徒期间一切听从师傅安排,由师傅管吃管住,但不管穿。旧日学徒,第一年主要帮助师傅做家务活,讲究勤快“有眼色”,不能嫌脏怕累;第二年渐渐随师傅干些业务上的粗活,并随时细心接受师傅在技术上的指导;第三年师傅才教些技术性较强的活计。学徒期间,随师傅外出承做活计时,徒弟要主动带工具、背行李、抢作重活、累活。在老师面前表现的稳重、自尊、不吸烟、不喝酒、不嘻皮笑脸。吃饭时,要先让老师,老师不动碗筷,徒弟便不任意开饭;休息时,要为老师搬椅拿凳、铺床叠被并随时听取师傅的训示。故俗称“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吃不完的剩饭,挨不完的没趣(师傅责难)”。学徒期满,谓之“出师”。出师离去时,师傅一般都要赠给徒弟一套工具。师徒关系好者,徒弟往往无代价地再为师傅干一年活,以报师傅传艺之恩德。满师后,如遇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之事,徒弟都要备礼前往师傅家探望,以示慰问和祝愿;师傅如遇困难,则极力相助,并象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故民间有“师徒如父子”之说。
由于社会的原因,旧日民间匠人所掌绝技多要保留一手不传给徒弟。如木匠非常看重刮刨子、凿眼技术,尤其是凿挖斜眼的技术。徒弟学凿眼得不到师傅关键性的指点是很难掌握的,故称“木匠好学,斜眼难凿”;铁匠的功夫在火、锤、钳、蘸上,师傅往往要保留的是“淬火”一招;泥水匠的绝技在于垒墙脚、立砖柱等等。因此旧时学徒除祖传徒弟外,很难学到师傅的绝技,所以才说“祖传匠人本领高”。祖传匠人的亲属跟着自家长辈学技,民间誉为“门里出身”。门里出身一般能得到上辈掌握的“绝计”。不是祖传之家便为“门外出身”,门外出身是很难学到师傅的绝技的。在旧社会,即使门里出身,技术之传也有颇多讲究,如制作风箱的匠人,对于风箱的关键技术,是只传媳妇而不传闺女的。张箩匠也同样是“家传不传外”。因此,师徒两家结亲者颇多,或因师父无子无女,收结为义子者;或因师父有女无子,招徒为婿者,多为徒弟精明能干,师父不忍以其技失传、徒弟也想得到“真传”者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