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时期河南境内有哪些郡县

renwen 提交于 周日, 2022/09/11 - 23:07

东晋、十六国(317~420年、317~439年)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形成南北分裂割据局面。316年,西晋被匈奴人所灭,南渡江南的晋室于317年在建康(南京市)重建政权,史称东晋,江淮流域及广大南方地区属其辖境。黄河流域和广大北方地区则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建立的不同政权所占据。376年,前秦统一中国北方,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状态。淝水战后,前秦灭亡,中国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割据局面。河南省处在南北分立的中间地带,其境南部的信阳、潢川等地归属东晋,其他大部地区则先后为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后秦、北魏等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占据。政区建置时有变更,疆界划分亦较混乱。

327年,河南省分属东晋、前赵和后赵,各辖河南州郡情况如下:

1、东晋

南阳郡(郡治,南阳市);

义阳郡(郡治,新野县)。

2、前赵

弘农郡(郡治,三门峡市西南)。

3、后赵

河南郡(郡治,洛阳市东);

荥阳郡(郡治,郑州市东北);

襄城郡(郡治,襄城县);

河内郡(郡治,沁阳县);

颍川郡(郡治,许昌市东);

陈留郡(郡治,开封市东);

东燕郡(郡治,开封市北);

汲郡(郡治,新乡市东北);

顿丘郡(郡治,安阳市东南);

梁郡(郡治,商丘市西南);

陈郡(郡治,淮阳县);

新蔡郡(郡治,新蔡县);

汝南郡(郡治,息县)。

366年,河南省分属东晋、前秦和前燕,各辖河南州郡情况如下:

1、东晋

义阳郡(郡治,新野县)。

2、前秦

洛州

弘农郡(洛州州治及弘农郡治,三门峡市西南)。

3、前燕

洛州

河南郡(洛州州治及河南郡治驻洛阳,洛阳市东北);

荥阳郡(郡治,荥阳县东北)。

荆州(州治鲁阳,鲁山县)

南阳郡(郡治宛县,南阳市)。

豫州

颍川郡(豫州州治及颍川郡治,许昌市东);

陈郡(郡治,淮阳县);

新蔡郡(郡治,新蔡县);

汝南郡(郡治,息县);

梁郡(郡治,商丘市西南);

陈留郡(郡治,开封市东);

河内郡(郡治野王,沁阳县);

汲郡(郡治,汲县西南);

黎阳郡(郡治,濮阳县南);

濮阳郡(郡治,濮阳县南);

东燕郡(郡治,汲县东南)。

382年,河南省大部地区属前秦管辖,豫南小部地区属东晋,所辖河南州郡情况如下:

1、东晋

义阳郡(郡治,信阳市)。

2、前秦

豫州河南郡(豫州州治及河南郡治驻洛阳,洛阳市东);

弘农郡(郡治,三门峡市西南);

荥阳郡(郡治,郑州市西北);

南阳郡(郡治,南阳市);

新野郡(郡治,新野县);

顺阳郡(郡治,南阳市西南)。

东豫州

颍川郡(东豫州州治及颍川郡治,许昌市东);

陈留郡(郡治,开封市东);

梁郡(郡治,商丘市西南);

陈郡(郡治,淮阳县);

襄城郡(郡治,襄城县);

新蔡郡(郡治,新蔡县);

汝南郡(郡治,息县);

河内郡(郡治,沁阳县);

汲郡(郡治,汲县西南);

东燕郡(郡治,汲县东南);

濮阳郡(郡治,濮阳县南);

黎阳郡(郡治,濮阳县西);

顿丘郡(郡治,濮阳县北)。

395年,河南省分属东晋、后燕,各辖河南州郡如下:

1、东晋

南阳郡(郡治,南阳市);

新野郡(郡治,新野县);

弘农郡(郡治,三门峡市西南);

颍川郡(郡治,许昌市东);

陈郡(郡治,淮阳县);

汝南郡(郡治,息县);

义阳郡(郡治,信阳市)。

2、后燕

豫州

河南郡(豫州州治及河南郡治驻洛阳,洛阳市);

荥阳郡(郡治,荥阳县东北);

陈留郡(郡治,开封市东);

梁郡(郡治,商丘市南);

河内郡(郡治,沁阳县);

汲郡(郡治,汲县西南);

东燕郡(郡治,汲县东南);

濮阳郡(郡治,濮阳县南);

黎阳郡(郡治,濮阳县西);

顿丘郡(郡治,濮阳县北)。

409年,河南省分属东晋、后秦和北魏,各辖河南州郡情况如下:

1、东晋

南阳郡(郡治,南阳市);

东燕郡(郡治,汲县东南);

濮阳郡(郡治,濮阳县南)。

2、后秦

豫州

河南郡(豫州州治及河南郡治驻洛阳,洛阳市东北);

弘农郡(郡治,三门峡市西南);

荥阳郡(郡治,荥阳县东北);

襄城郡(郡治,襄城县);

颍川郡(郡治,许昌市东)。

徐州(州治,商丘市南)

陈郡(郡治项县,淮阳县东北);

新蔡郡(郡治,新蔡县);

汝南郡(郡治,息县);

梁郡(郡治,商丘市南)。

兖州

陈留郡(兖州州治及陈留郡治,开封市东)。

3、北魏

河内郡(郡治,沁阳县);

汲郡(郡治,汲县西南);

顿丘郡(郡治,濮阳县北)。

分类标签: 建制,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