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河南再次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五代均建都河南,后梁都汴(今开封)、后唐都洛阳,后晋、后汉、后周皆都汴。政权频繁更替,战乱经年不断,河南人民苦不堪言,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遭到巨大破坏。十国政权中,南汉建立者刘䶮是上蔡人,历4帝55年,统治广东、广西地区;前蜀建立者王建是陈州项城(一说许州舞阳)人,统治四川、甘肃东南、湖北西部地区。
960年,生在河南、长在河南、成名在河南的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以河南为根据地,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到979年征服北汉,完成了统一大业。
在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统一全国、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洛阳人赵普发挥了很大作用。赵普在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曾帮助策划陈桥兵变夺取政权,是宋代开国功臣。964年任宰相。他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装;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杯酒释兵权,解除石守信等名将重臣的兵权。这些措施对于巩固宋初统治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帮助宋太祖制定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方略,主张对辽国采取积极防御的政策,反对出兵收复燕云。宋太宗时又两次为相。赵普3次为相,政绩卓著,成为宋代名相,但其少时为吏,读书不多,世人称其“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时期河南处于全国政治中心地位,中央政府的一举一动对河南都有直接影响。在内政方面,包拯的严法善政和王安石的变法对河南影响至深至广。1057年,包拯调任权知开封府,他清正刚毅、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伸张正义,在开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正义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与河南的关系特别紧密。颁布实行均输法的首要目的就是解决首都开封的物资供应问题;市易法和免役法都在开封首先施行;差役法、保甲法也都在开封地区试行取得经验后推广全国;农田水利法推行时,汴河得到大规模修浚,使两岸州县瘠土变沃壤,产量倍增;方田均税法、青苗法也首先从京东路开始实施,然后逐步推广。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官僚贵族和巨商大贾的利益,最终失败了,但它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对河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北宋时期,河南虽然不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但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北方地区还是比较快的。宋朝的“四京”中,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在河南境内。开封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鼎盛时人口超过170万。市内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夜市繁盛,既是全国政治军事中枢,又是闻名世界的经贸大都会。另外,陕州、郑州、河阴(今荥阳北)、怀州(沁阳)、卫州(汲县)、宋城(商丘)、滑州、相州(安阳)、濮阳、光州(潢川)、蔡州(汝南)、南阳、淮阳、许昌等都是在全国影响很大的城市,汝州、阳翟(禹县)是风靡全国的瓷业中心。
宋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中原,河南的手工业发展在许多方面保持重要地位。开封、洛阳有规模很大的纺织工场,开封绫锦院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工匠,有纺织机400张,工匠上千人,产品供宫庭、官府用。中原又是当时全国陶瓷中心。后周时,管城(今郑州)生产的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为誉满全国的名产佳品。宋代5大名窑中,河南有官、汝、钧3个。官窑为青瓷,供宫庭用;汝瓷有“雨过天晴云破处,金盘玉碗世称宝”之称,当时流传日本、朝鲜等地;钧瓷以明脂、朱砂为最。其他如修武当阳的瓷窑、鹤壁集瓷窑、邓州瓷、汲县的河北窑都各具特色。河南也是当时重要的冶铁区,团钢等先进技术出现,南阳、邓州、舞阳、卢氏、渑池、虢州(今灵宝)、林县等都分布有冶铁点,林县有冶铁遗址3处,南召县有5处。
宋代是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科学技术领域,河南地区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瓷器制造达到新的技术水平,不仅规模大,而且工序明确,瓷器结构也有创新,一次点火可以焙烧出25000件。煤炭生产技术比较系统和完善,在建井、巷道布局、支护、提升、照明、通风和排水等方面已经创造出一整套的科学方法。开封城中“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怀州(今沁阳)九鼎渡是一个很大的煤炭集散中心。建筑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北宋都城分宫城、内城和外城,外城周围40里,有城门12座、水门6座,汴河、蔡河、五太河、惠通河流经城区,城防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在施工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公元1015年皇宫遭火灾,丁渭采用运筹法进行修复。先挖街成沟,取土填地基,然后引汴水入沟,水运建筑材料,竣工后再将废料填入沟内修复大街,取土、运料和处理废料统筹安排,达到经济而有效的使用人力、物力和缩短工期的目的。管城(今郑州市)人李诫全面总结前人的经验和当时建筑技术编着出长达36卷的建筑学巨著——《营造法式》,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宋代已经开始运用到军事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封是当时全国医学中心,名医国手云集一城,城中还有政府开设的和剂局、惠民局、熟药局等,售药以济四方。河南地区名医辈出,睢阳(今商丘)王怀德,医道高妙,宋太宗令他和岭南神医陈昭遇等人编辑古今名医验方万条,赐名为《太平圣惠方》,亲制御序,并颁行天下。开封名医许希最擅针灸,宋仁宗患病,久治无效,许希仅用3针就使疾病全消。当时,开封不仅设有医学专门学校,而且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神宗时太医局已分9科,各擅专长,这在医学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河南地区的教育事业在北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开封是当时全国的教育中心,在国子监下设置教授经学的国子学、太学,兴办传授各种专门知识和技术的武学、律学、医学、算学和画学。据记载,仅开封医学就有学生300多人,分设方脉、针、病3科。河南地区民间讲学的书院也红火起来。北宋开国之初的四大书院中,河南独占两个。名列首位的嵩阳书院座落在嵩山南麓,司马光曾在此讲学和撰写《资治通鉴》,程颢、程颐、范仲淹等都在这里讲过学。与嵩阳书院相媲美的睢阳书院,位于今商丘县。宋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取得了官学地位,“州郡制学实始于此”。河南伊川人程颢、程颐2兄弟(世称“二程”),从儒家经典中精选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经学教育的基础教材,而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教科书。伊川二程不仅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还是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二程学说,后为朱熹继承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后人将二程著作合编为《二程全书》。
北宋时期,勾栏瓦肆开始出现于开封,游艺花样繁多,夜市通宵达旦。杂乐百戏、傀儡戏、说诨话、讲故事等各成家数,中国的戏曲随之成熟。洛阳人尹洙、郑州人梁周翰、洛阳人安德裕等都是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人物。“阳城三子”崔德符、陈恬、鲜于绰以诗文闻名于世。洛阳人陈与义的诗思想深沉,感情真挚、意境高远,对陆游和辛弃疾都产生过很大影响。雍丘(今杞县)人宋庠、宋祁2兄弟以文学名擅天下,时称“二宋”。洛阳、开封自五代起已成为河南的出版中心和全国的出版中心之一。
宋代的绘画艺术在唐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宋初,在开封设立翰林图画院,网罗了天下着名画家,张择端在此创作出传世的《清明上河图》。开封画院设有木屋、花竹、鸟兽、山川、人物、释道6门专业课程。河南地区也产生了不少着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留传下来不少优秀作品。洛阳郭忠恕所画楼台木石精妙绝伦,一时无出其右者,他画的殿阁亭榭,匠师们就图对物所算,比例不差分毫,对他的画技无不惊佩,视其为奇人,称之为神仙。孟津武宗元擅画人物,行笔如流水,运彩如行云,所画人物神采飞逸富有生气,时人视为神品,称之为宋代的吴道子。还有洛阳王兼济、宋道、宋迪,开封吴之瑜、屈鼎、王诜、傅文,温县郭熙,禹县燕肃,孟县李迪,以及宗室赵伯驹、赵伯骕、赵令稂等十余人,都在画坛上颇具影响和成就。此外,孟县李唐的历史事画和风俗人物画,对元明清插图画和年画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