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至夏朝前河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22/09/10 - 23:17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已在伏牛山脉南侧的浅山区生息繁衍。南召人过着“穴居野处”的生活,会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打制石器和木棒,能够使用火,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抵御猛兽侵袭。

距今约2万年前,在河南北部又出现了一种新文化,即安阳小南海洞穴文化。当时的人已使用细石器,而且掌握了穿孔技术。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爱美的观念已经出现,经由血缘公社过渡到氏族公社,血缘群婚已被氏族外婚所代替。

距今七八千年前,生活在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离开洞穴,从山林走向河谷,进入平原,建造房屋,形成相对稳定的原始村落。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工具是精细磨制的石器,刃部已相当锋利,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等。人们已懂得加工谷物,制造出石磨盘和石磨棒。当时栽培的农作物主要是粟。同时,人们还从事狩猎、采集和饲养家畜。这时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制陶技术和纺织技术,从生产发展水平和村落布局、墓葬特点看,当时还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大约距今五六千年前,河南又出现一种以彩陶和磨光石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这是在中国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原始文化。当时的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作物以粟为主,并开始种植稻谷和麻,蔬菜的栽培也已开始。家畜饲养和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制陶技术已相当发达,能够制造出图案精美的各种彩陶,制陶业可能已与农业分离而成为独立的手工业。村落进一步扩大和调整,并出现了城,定居生活已比较稳定和巩固。聚落中连间排房的出现以及其中火塘的设置,说明以一夫一妻(或多妻)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家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早期,社会组织仍然是母系氏族公社;中期开始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晚期社会组织已发生深刻变革,父系氏族公社取代了母系氏族公社。

继仰韶文化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种更先进的文化,即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距今约4300~3800年之间。这时,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所使用的石器比仰韶文化更加精致,穿孔技术已得到普及,创造了挖土工具——耒。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牲畜饲养和手工业的发展。制陶业普遍使用了轮制,不仅提高了陶器质量,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烧窑技术也有很大变化,窑口采用了封闭浇水技术,使陶器不易被氧化,生产出的陶器多呈灰、黑色;彩陶已经基本绝迹。人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冶金术,开始进入了铜石并用的时代。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村落规模迅速扩大,房屋的布局和结构比仰韶文化进步了许多,特别是屋内普遍使用“白灰面”(石灰)作地坪,成为龙山文化的一个特征。人们开始采用夯筑技术和用土坯垒墙,大大提高了房屋的建筑质量。河南龙山文化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产生了酋邦王国,奴隶制社会初步形成,为夏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分类标签: 文化, 河南,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