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战国时期的名人介绍(战国时期河南名人)

renwen 提交于 周五, 2022/09/09 - 23:37

战国时期,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卫国(今濮阳市)人商鞅在秦国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富国强民的基础。他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成为法家杰出代表人物。另一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是韩国(都今新郑)贵族,他主张用“法、术、势”驾御臣下,有《韩非子》55篇传世,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散文独到,是先秦文学史上的奇葩。

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是鲁(今鲁山)人墨翟所创。墨子力主“兼相爱、交相利”、“摩顶故踵,利天下而为之”。他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在认识方面,他认为立论要有准则,立论必符实。墨子的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

被后世推崇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周是宋国蒙(今民权)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无所不在,强调事物自生自化,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都处于“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之中,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他对“强凌弱、众暴寡”、“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庄子的散文“寓言什九”“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纵横家代表人物中,出于河南的有张仪、苏秦。张仪是魏国贵族的后代,公元前328年任秦相,他以“连横”之策说服6国,听命于秦,使秦国更加强大。苏秦是洛阳人,遍游6国,说使“合纵”御秦,使秦不能大肆扩张。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河南人吕不韦、李斯发挥了巨大作用。

吕不韦,濮阳人,家富千金,名满阳翟(今禹县)。在赵都邯郸遇到被赵留为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以为“奇货可居”,遂携巨资入秦游说秦孝文王后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并将自己宠爱的邯郸女子献给子楚,被子楚立为夫人,生秦王政。子楚继位为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庄襄王死后,秦王政年幼,吕不韦继任相国,为“仲父”。吕不韦执政期间,攻取周、赵、魏,置三川、太原、东郡,使秦国实力进一步扩大。他门下宾客三千,命宾客汇集先秦诸家学说,主持纂成《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成为传世著作。

李斯,上蔡人,初为吕不韦舍人,精通帝王之术。因谈论吞并六国策略,受到秦王政赏识。上《谏逐客书》,阻秦王逐宾客,他建议秦对六国各个击破,被秦王政采纳,终于一统海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为丞相,他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焚《诗》、《书》,禁私学;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以“小篆”为标准,整理统一文字。李斯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工书多着,有《焚书奏》、《劝督责书》、《仓颉论》等。

分类标签: 人物, 河南,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