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前,河南民间最讲究婚丧礼服。结婚礼服中新娘仍沿明式的凤冠霞帔:即内穿自制或男方送的红棉袄、红棉裤,外着大红帔风、大红裙,男方送的称“催妆衣”,头戴凤冠或披红头巾。新郎则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红绸披于肩上系之胸前腹后。丧葬礼服,民间仍行“五服”制。五服是古丧服制,以斩衰(cui)、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装区别亲疏。斩衰为五服中最重者,用极粗的生麻布缝制、衣旁和下际都不缝边;齐衰次于斩衰,用稍粗的生麻布缝制,衣旁和下际缝边;大功、小功、缌麻分别以粗熟布、稍粗和稍熟细布缝制。孝子的鞋子要用白布幔盖,俗称“幔鞋”。幔鞋按亲疏幔缝。死者的儿女为“服重孝者”,要用毛边粗白布将鞋面全部遮严。侄儿侄女等旁系亲属只缝盖鞋的前半部;孙儿孙女只遮盖鞋前面一三角形。所幔鞋直至穿破。
60年代以来,婚丧礼服发生了变化。结婚礼服男女一般着时新服装,外披红绸或戴鲜花,主要以干净、整齐为好。丧葬服大都只穿常服左臂围以黑纱,黑纱上绣“孝”或“悼”字。在举丧日,胸前再戴以白花。仍穿孝服者,大都已突破原五服制的严格规定,按照各自的习惯依亲疏用粗、细白布缝制。